高三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验收达标练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二十六~二十七).doc
(二十二) “古代诗歌形象题”验收达标练.doc
(二十三) “古代诗歌语言题”验收达标练.doc
(二十四)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验收达标练.doc
(二十五)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验收达标练.doc
(二十一)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doc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综合提能练
(二十六)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乌 夜 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①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
B.起首两句,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归飞的乌鸦与远在天涯的诗人形成对比,更引发空闺思妇的愁绪。
C.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稍做具体的描写,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
D.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
E.“独宿空房泪如雨”,这如雨的泪水不仅表现思妇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解析:选BC B项,“远在天涯的诗人”错误,应是“远在天涯的征夫”。C项,“稍做具体的描写”应是“不做任何具体的描写”。
(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川女思亲念远的孤苦做铺垫。
②化用窦韬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川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③“隔窗语”“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
二十一)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验收达标练
一、题型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子由①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往日见过的老僧,一同题诗的墙壁。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 合①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
(二十五)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验收达标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
岑 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
岑 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描写两景在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解析:选BD B项,“在两军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两军厮杀句前”。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