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道小题,约17230字。
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借着辜鸿铭对中国文化和民族性的 ,我们可以从中国古典的园林、建筑和各种视觉艺术中体会到“纤致性”这一特点。
(2)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 精神生活重要的手段之一。
(3)孔子是一个火炬手, 有他点燃火种,领跑,薪火相传, 才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 。
(4)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 、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
A. 洞察力 表现 周而复始 别出心裁
B. 观察力 呈现 周而复始 别开生面
C. 观察力 表现 生生不息 别出心裁
D. 洞察力 呈现 生生不息 别开生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洞察力: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洞察力是人们对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表现:表示出来;显现出来;故意显出自己的长处;呈现:显示,展现出。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呈现也是人内在的一种外在反应,将内心的理想、渴望、信念、思想等,以语言、文字、画图等形式展现出来。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周:复:又。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生生不息:生生:中国道家哲学术语,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别出心裁: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出:与;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筹划,个人心中设想的一套方法。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或思想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别:另外;开:开辟;开创;生面:新的面目。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 21世纪世界将如何发展,实难预料,绝不能指望物质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和人的精神的进步。
B. 说错话或做错事以后的认错和纠正方式,对于犯错者是否能够恢复公众的可信任度,是否能够成功地修复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 我们强调公民的自由权利时,往往总是忽略公民的义务,即保证不侵害其他人的公民权利。
D. 北京空气、水资源、交通等“大城市病”表象背后,是因为承载了过多非首都功能,因此要进行有力、有序、有效疏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缺少主语,在“实难预料 ”添加“我们”;C项“往往”“总是”语意重复,删除其一;D项去除“因为”误用关联词。
3. 以下分别是名人故居或祠堂的楹联,名人与楹联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③儒冠不保千金产 稗说长传一部书
④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A. 文天祥 蒲松龄 施耐庵 辛弃疾
B. 李清照 吴承恩 吴敬梓 陆游
C. 李清照 蒲松龄 吴敬梓 辛弃疾
D. 文天祥 吴承恩 施耐庵 陆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人与楹联。“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金石录是赵明诚与李清照相爱时一起研究的,他们也爱好收集文物,在赵明诚死后遇到他的第二个丈夫张汝州,为夺她的金石录和文物才娶她。而漱玉词是清照作品的集子,北宋国难,皇帝逃窜,清照带着文物一路追随皇帝,期间有太多坎坷。她的一生,我觉得很心痛,一个女人,她承担了太多!“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作者)故居题写的一幅对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南京吴敬梓故居萧娴题联:楹联高度概括了主人生平成就。吴敬梓,清代著名讽刺文学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官宦书香门第,著名现实批判主义杰出作家之一。联是康有为女弟子萧娴手笔,铁画银钩,雄浑苍劲。高度评价了吴敬梓及所著《儒林外史》文学史上重要地位,读来让人深思。真乃“画像官场一针能见血,忧时稗说千古更燃犀。”之写照。在历经世态炎凉、看透八股取士腐朽之后,吴敬梓以庄谐兼擅的妙笔,积十年之余,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具有深远影响。“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是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马公愚先生,题济南辛弃疾(字稼轩)纪念祠的一幅对联。联中的古人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词人出生金国,后抗金南归宋朝。
4. 以下咏石榴的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A. 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
B.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C.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杨升庵《庭榴》)
D.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马祖常《赵中丞折枝石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B项比较。其他皆有比喻。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 因此 , 。 ; , ; 。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①此外还要加上用来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
②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自然禀赋、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
③又要有物的条件
④物的条件包括社会类型、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社会实况和问题
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
⑥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
A. ⑤②③④⑥① B. ⑤②③④①⑥
C. ⑤③②④⑥① D. ⑤③②④①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