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道小题,约17310字。

  广西钦州市2017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谐是我国古代戏剧的美学思想。内容上,戏剧是叙事文学,属再现艺术。但我国古代戏剧中却融入相当比例的表现因素,自我情意的表露、感情的抒发占了极大比重,我国古代戏剧逐渐成为了叙事与抒情并重的艺术。情理上,我国古代戏剧抒情性强,却又不是西方戏剧艺术那种不加节制的狂热宣泄,而是“发乎情,止乎礼仪”,是理智制约下的情,既不越出常轨,也无变态心理。另外,悲剧与喜剧本是两极,我国古代戏剧却是二者的融合,在极悲的情境之前或之后总有滑稽科诨调节悲剧气氛。作为悲剧人物对立面的反派角色也往往带有喜剧色彩,悲剧的结局也几乎无一例外地逃不脱“大团圆窠臼”。喜剧讽刺邪恶。但由于现实中邪恶势力强大,这种讽刺对于挣扎在邪恶之下的受害者而言,不过多是暂时止痛的制幻剂,仔细品味后更多的却是无奈的悲凉与心酸的笑。这些是悲剧的因素。
  形式上,戏剧融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炉,等于是西方戏剧中歌、舞、话三剧的综合。表演上,程式化的表演属表现派,但优秀演员无不要求纯熟程式之上的体验,要演出规定情景、人物特定的感情、个性,要求“演人肖一人”。
  虽然,我国古代戏剧是内容形式的和谐统一,但在内容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更重对形式美的追求。内形式方面,作者们对曲辞和音律美刻意追求,他们对每一字、每一曲、每一韵下极大的功夫,务求尽善尽美,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击节拍桌出痕”“推敲曲文如醉如痴”的逸事。
  外形式方面,程式化本身就是形式规律化的美,是为了突出形式的作用,使表演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戏剧与同是综合艺术的电影不同,电影要求各种艺术取消自身形式的特点融进电影艺术中,服从表现内容,成为高度综合的有机体。而戏剧中各种艺术形式虽然也都为内容服务,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身的形式特点。装饰性很强的服饰、背景图案都保留着绘画的因素;造型感极强的形体、身段动作保留着舞蹈、雕塑的因素;曲辞几乎都可以当诗词来欣赏。其他如武术、杂技、滑稽表演等也都有一定的纯观赏价值。有时为了形式美,在内容与形式冲突时,宁可牺牲生活真实而不破坏形式美:贫不能褴褛,尼不能秃头,哭、疯、怒等都不能破坏形象的美感。观众对形式美也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他们可以百听不厌,甚至有专门听某一片段,看某一动作的偏好,可以为反派角色的演技喝彩。这些都出于单纯对形式的欣赏。
  (摘自马立华《论中国古代戏剧美学思想的文化意蕴》,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戏剧是一种叙事文学,但自我情意的表露、感情的抒发这些表现因素,在我国古代戏剧中占有较大比例。
  B. 我国古代戏剧不仅融合了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也体现了“和谐”这一美学思想。
  C. 戏剧中,装饰性很强的服饰、背景图案,造型感极强的形体、身段动作以及曲辞都有纯观赏的价值。
  D. 在我国古代戏剧艺术中,当内容与形式存有冲突矛盾的时候,内容必须做出牺牲,向形式让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内容上,我国古代戏剧是“再现与表现”“情与理”“悲剧与喜剧”这些带有对立意义的因素的和谐统一体。
  B. 虽然我国古代戏剧中没有哪一部悲剧的结局逃脱了“大团圆窠臼”,但这种“大团圆窠臼”仍旧只是起调节悲剧气氛的作用的。
  C. 我国古代戏剧中的很多喜剧仅仅只是现实生活中,处于邪恶之下的受害者的制幻剂,这主要是因为现实中邪恶势力强大。
  D. 在我国古代戏剧表演中,优秀的演员不仅需要熟悉程式化的表演,更需要将所饰演的人物个性表现出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戏剧抒情性强,但没有西方戏剧那样狂热宣泄;我国古代戏剧相当于西方戏剧中歌、舞、话的融合,这些表明中西方戏剧艺术异同并存。
  B. 我国古代戏剧的作者们,对曲辞和音律美刻意追求,务求尽善尽美,以致于观众们在观看戏剧的时候,“击节拍桌出痕”。
  C. 程式化本身就是形式规律化的美,戏剧中之所以有一些程式化表演形式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戏剧对形式美的追求。
  D. 虽然同属综合艺术,但戏剧与电影存有不同,其中二者最大的区别点在于:被融合在戏剧与电影中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自我特点是否被保留。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题中D“过于绝对”。原文最后一段提到“有时为了形式美,在内容与形式冲突时,宁可牺牲生活真实而不破坏形式美”,可见,“内容做出牺牲,向形式让步”并非“必须”,而是有一定的条件前提——“有时为了形式美”。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种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题中B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一段“悲剧的结局也几乎无一例外地逃不脱‘大团圆窠臼’”可知,悲剧的结局几乎都有“大团圆窠臼”,所以B项“虽然我国古代戏剧中没有哪一部悲剧的结局逃脱了‘大团圆窠臼’”表述有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B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由第三段“作者们对曲辞和音律美刻意追求……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击节拍桌出痕’”的相关内容可知,B项“观众们在观看戏剧的时候……‘击节拍桌出痕’”属于“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象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