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0660字。答案扫描。
  长郡中学2015级高三暑假作业检测(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共22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镐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翻阅资料的时候,读到一则新闻。《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今年5月起开始实施,在精神赡养方面重申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并进一步明确,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庭成员要“常去院看看”。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老人可以提起诉讼,上海的法院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起诉,做出相关判决。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相关信息将会归入信用平台, 即俗话所说的“上黑名单”。
  将“常回家看看”和个人信用挂起钩来,如此规定可谓“少见”所谓“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 相关信息将会归入信用平台,对当事人的工作与生活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一定的影响”到底是多大的影响?新闻并没有明说。从常理而言,父母将不常回家看看的儿女告上法庭,儿女仍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如此情形也很睢发生,但上海的这条规定,仍值得条分缕析。
  如何看待将孝道和个人信用挂钩的规定?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社会的流动在加速,老龄社会在加速到来,那种曾经几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在解体,老年群体的精神赡养问题无法再回避, 而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常回家看看”的规定又显粗线条,地方有必要继续出台更细化的督促举措。上海方面的规定有着其良善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将孝道和个人信用联系起来,是否真有必要? 当越来越多的事项被放进个人信用管理之筐,这是不是一种滥用?
  社会是复杂的,回到“不常回家看看”这一议题上,其成因同样是复杂的。当然不否认,部分子 女不履行常回家看看的精神赡养义务,的确是因为是与父母的感情淡漢,孝心缺失。但更应该看到的是,部分人之所以不常回家看看,原因是多样的。或因为日常工作太忙,快节奏的生活挤压了回家探望父母的频率;或因为与父母不在一个城市,甚至不在一个国家,常回家看看因此并不可能。厘清后不难发现,在许多情形中,不常回家和个人信用并无直接关系。
  如此之后再来看上海方面的相关规定,其确实令人费解。是不是如一些现察者所说,现在少数地方存在着某种趋势,那就是管理者对于“麻烦”的事项,都迫不及待地将它们纳入到征信系统。地铁 逃票要记录到个人信用系统,不按时交纳物业费要纳入到征信系统,现在连不常回家看看也要纳入到征信系统。一切看似是相关职能部门在重视,是在督促精神赡养得到更大力度的兑现,但如此管理思路,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都值得商榷。
  不要把什么都强制放进信用之筐。一定程度而言,把孝顺和信用挂钩仿佛是一则幽默。我肯定上海这条规定背后的足够善意,以及它的探索性意义,但对于“常回家看看”这样生活化的要求,相关 的职能部门还应该多一些对心,出台一些更接地气与效果可期的举措。竽如,可否出台系列激励子女与父母同住的举措?誓如,可否像某些城市一样,子女回家看望父母,可免其在小区的停车费用?在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议题上,鼓励其实远比约束有效。
  (摘编自王聃《不要把什么都强制放进信用之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市立法将家庭成员“常回家看看”居家老人和“常去院看看”入住养老机构的家庭老人之行为一并纳人规范性文件。
  B.被老人诉告且诉状获得判决支持的不履行精神赠养义务的家庭成员,其信息就会被归入社会信用平台,即俗称“上黑名单”。
  C.看待将孝道和个人信用挂钩的规定,必须全面考虑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看到父母的需求,还要看到子女一方执行的现实可能性。
  D.对用信用系统来解决诸如地铁逃票、不按时交纳物业费、精神赡养等问题的做法,作者不仅质疑其效果,也质疑他们的管理思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既然老年群体的精神赡养确实是问题,而现有的地方法规难以解决它,那么地方政府就有必要探索 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
  B.上海市出台条例将“常回家看看”和个人信用挂起钩来的相关条文实际作用不大,因为其针对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C. 一些管理者动辄利用社会信用来说事,好像将有问题的管理对象归入信用平台就算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给人以滥用职权的嫌疑。
  D.相对于将孝道和个人信用挂钩的做法,地方若能出台诸如激励子女与父母同住之类的举措,或许更有实际意义,因为后者尊重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新闻对上海市将“常回家看看”和个人信用挂起钩来的立法意义评价含混,因为其评价语中的 “一定的影响”是模糊概念。
  B.身为儿女的人承受着快节奏的生活,日常工作太忙,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甚至不在同一个国家, 精神瞻养问题仅靠立法难以圆满解决。
  C.作者认为上海市就“常回家看看”这样生活化的要求出台规定具有探索意义,但似乎缺乏更接地气 和效果可期的举措。
  D.因为部分家庭的子女孝道缺失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将孝道和个人信用挂钩的立法思想缺乏基本的逻辑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4月丨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枳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枳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枳约2000平方公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