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道小题,约10360字。
山东省枣庄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150分,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答第Ⅱ卷时必须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笑谈清楚,不能使用圆珠笔;要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绝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所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怨”字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个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妒忌的受恩承宠,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班婕妤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喻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做成。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头运用比喻,形象引出了艺术创作是借助“想象”达到“慰情遣兴”的论题。
B.二、三段以王昌龄《长信怨》为例,重点从再现的想象与创造的想象两方面展开论述。
C.选文后半部分从“分想”与“联想”两种心理作用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创造的想象”。
D.作者拿班婕妤的《怨歌行》与王昌龄的《长信怨》对比证明艺术创作不同于哲学抽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愁”虽抽象,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却能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愁”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B.由于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要借“联想作用”,所以艺术创作不能离开联想,因为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C.杜甫没有将自己个人的渺小与飘零之感直接表露,而以“沙鸥”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运用了本文所说的“拟人”手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遗璞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共四问房那幺高,傅一只实一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士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现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