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0字。
试谈课堂教学思路的优化设计
215400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唐惠忠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理清两个思路——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教师的“教学思路”。“写作思路”指作者构思行文的发展轨迹,它以文章结构为外在表现形式。“教学思路”即教师处理教材的思维轨迹,其实质就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切而深刻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思路”。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一个侧重于“写”,一个侧重于“教”,不可混为一谈。事实上,教师理清课文的思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设法把自己的认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要精心设计并力求拿出个人的最佳教学思路。
根据我的体会,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思路,须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教学思路要作通盘考虑,善于以纲带目。
一堂课往往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教师也会设计出许多问题。如果对这些知识和问题的讲解缺乏通盘的考虑,仅仅像流水帐一样交待一遍,那么教学过程可能会散乱无章,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善于选取一个突破口或聚焦点,由此入手,带动其他,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先说寻找突破口。比如小说《祝福》是语文课本中的重点篇目,篇幅长,背景复杂,内涵丰富。教授本文,笔者选取有关主人公的肖像描写作为切入口,提纲挈领,化繁为简,收效良好。具体分三步:一是激趣导入。一上课就介绍《安娜·卡列尼娜》中描写安娜眼睛的精彩片断,略作评析后指出,中外语言大师写人都非常重视刻画眼睛,鲁迅先生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二是赏析揣摩。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出小说中三次肖像描写各在哪个情节中,并诱导同学就每次所画“眼睛”揣摩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三是归纳总结,布置将三次描写的内容联系起来,探讨可以得出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迅速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进一步研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说设置聚焦点。学生在学习一些感兴趣的课文时,往往什么都想知道,反而导致思维无法有序展开,结果什么都知之不深。比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的教学,学生预习课文后,提出了诸如周瑜之计为何能见效,蒋干为何要盗信而返,曹操极其奸诈为何轻易上当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无法回避,又不宜肢解课文一一分析。于是笔者选取周瑜假造的那封信作为聚焦点,指导学生集中精力剖析此信是如何巧妙地将蒋干、曹操引入死胡同的。学生在对全文的综合、概括中逐渐明白:信中之言,不是呼应了前文的情节,为事实所证实,就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将为情节的发展所证实,难怪狡诈如曹操也不免上当,足见周瑜之“足智”、蒋干之“少谋”和曹操之“多疑”。课堂分析周瑜形象时,教师又紧扣周瑜的三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