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0040字。答案扫描。

  山西省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50分,需用时150分钟。
  2.答案完成于答题卡和答卷页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的东方子 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 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糢式是由“诉讼” “议政” “典礼”三种演说和“覓 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如果以 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 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大与傲慢。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弄,“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 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 “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 属于论辨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則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请子的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 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辨、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选自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一些怀有偏见的学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传统,来分析中国和东方修辞学,得出了中国和东方没有修辞学的结论。
  B.依据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来判断,没有演说、劝服和论辩活动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C.用西方古典修辞“三说”“五艺”“三素”的经典模式来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是不合适的。
  D.这种观点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歧视,这些学者认为除东方之外的地域才有修辞学传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修辞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它在东方和西方各有不同的含义。
  B.“修辞学"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修辞形态。
  C.从现存的文献吞,我国先泰时期已经有了自己的修辞形态,它们就是门容、游说之士在说服、论辩中采用的“长短术”“纵横术”。
  D.《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诗经》《论语》中的文学和教育话语,都是当时的修辞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髙传播效果的行为,所以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
  B.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亩为主耍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C.作为一种具有丼性的人类语言传播行为,修辞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国古代的修辞形态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形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D.部分西方学者提山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观点现己有所改变。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不争的事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4题。
  听风,看云,喝茶
  三石
  “人生最为淡雅的事,莫过于三五知己一起听风,看云,喝茶。”亚东是在陪我喝酒后说的这句话,当时他正端坐在办公桌前那把宽大的椅子上,手握一杯清茶,茶香绦绕。
  我知道这句话不是亚东的原创,依稀记得出自洪如辉的散文《茶的画境》。我不好点破,但亚东显然没有侵犯洪如輝知识产权的意思,随即便对我说:“这是洪如辉书中所写,可如今对我而言,却成了难以实现的心愿。”
  我没有接腔,只是赶紧往亚东的杯里续上热气腾腾的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