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430字。

  唐诗五首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的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野望》《黄鹤楼》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五首诗。
  2.了解《野望》《黄鹤楼》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习《野望》
  情景激趣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唐诗直解》评价此诗:浅而不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落晖:落日的余光。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二、整体理解
  1.徘徊远望2.秋景动人3.隐居心情
  第二步,背诵课文,梳通诗意
  1.抽学生叙述诗
  2.老师评点强化
  白话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第三步,背诵诗歌,个性解读
  1.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表达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补充资料: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