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谈谈高中语文 
语文是一门学问,教语文也是一门学问,学语文更是一门学问。如果说学习语文也有捷径可言,那么不走弯路便是捷径。 
高三学生怎样学习好语文呢?我认为应抓住12个字:俯瞰语文,逐层垒叠,掌握技巧。 
一、    俯瞰语文 
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犹如瞎子走路,不清形势,不明方向,东敲西击,走得 
疲劳却前进缓慢,这些学生急需接受一次“眼科手术”,通过手术,恢复一双明亮的眼睛,然后才能如同站在星空俯瞰地球一般来俯瞰高中语文,才能懂得高中语文学什么、考什么,怎么学、怎么考,才能生出“谁言语文无边垠”的感慨。 
                            当前高考语文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第一卷(14题,42分)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6题,18分)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级,2002年起) 
2.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A级)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级,2004年起) 
4.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 
5.正确使用成语或熟语(2004年) 
6.辨析并修改病句 
☆  ①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 
②正确理解现代汉语词语的意义(B级,2002年) 
③语言的连贯 
④正确识记文学常识(A级,2001年及以前) 
二、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4题,12分) 
7.理解词语 
8.理解句子 
9.提取信息 
10.概括观点或合理推断 
三、文言文阅读(4题,12分) 
11.实词 
12.虚词 
13.提取信息 
14.概括内容、中心、态度 
第二卷(11题,108分) 
四、翻译、名言和文学鉴赏(3题,18分) 
15.文言文翻译(3小题,8分)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目标要求】 
2004年的《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列入了考试范围,从而结束了连续五年没有单独出标点符号题目的现状。 
正确就是规范,即按照明文规定的标准去书写。它包括文章中的标点形式和行款要符合权威部门的文件和辞书规定的标准要求.书写正确对一 篇文章,尤其是高考作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书写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文章给老师、编辑、阅卷人这些重要的第一读者的最初印象。二是书写正确与否关乎文章质量,一个误用的标点影响到到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效果,进而直接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成绩评定。 
【网络透视】 
一、    标点符号的种类 
1.    标号(9种):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着重号、专名号、间隔号、            连接号 
2.    点号(7种):句号、问号、叹号、分号、逗号、顿号、冒号 
二.标点符号的正确书写      
文章写作中标点书写正确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歌和国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说明去执行,做到字迹要清楚、工整、结构正确,不潦草,不变形。标点书写规范。内容较多,要充分注意下列各项: 
1.注意在字行中的位置。逗号、句号、顿号、分号要写在字行中斜下方,引号在斜上方,着重号在文字下,其它标号均写在字行正中央。     
2.注意所占格数。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占两格,引号、括号、书名号分前后两面部分,各占一格.着重号写在文句下,不占格子,其它标点一般占一格。 
3.注意换行时的书写规矩。文句占到最后一格,标点不得往下一行开头放,只能“挤”在文句末尾。若是省略号、破折号放不下,则酌情减少文句字数,腾出标点“占地”。引号、括号、书名号则随所引所括语言书名换行。 
4.注意引号、括号与相关标点的位置关系。先说引号。引用的若是一句完整的话,则原来的标点不变,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内。如:鲁迅诗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引文充当了自己句中的一个成分,则文末标点要按情况调整,且放在引号外。如:鲁迅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再说括号。所括内容若只关乎句中某些词语,则紧跟该词语之后,然后再放标点。所括 
内容中标点不变。所括内容若关乎全句,则放在全句标点后,其后不再放标点。 
   三、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标点是标号和点号的全称,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语言停顿符号。点号共有7种,标号共 
9种,一共有1 6种。 
(一)七种点号的正确用法如下: 
1、句号“。” 
主要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陈述完了之后的停顿。如:“我明天休息。”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也用句号。如:“你多呆几天吧。” 
    句中有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而全句却是陈述句的,末尾用句号。如:“他让我读读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一、上一讲练习题讲评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是(  B  ) 
    A.白话文(又叫语体文)从什么时候起用作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一个及格了事,必须研究学生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学习上有疏漏? 
 D.教师教任何功课,“讲”是为了不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2.下列句子中,标点正确的—项是    ( D ) 
A.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B.景阳冈山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C.“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理着筐绳,一面真像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可痛啦。” 
   D.上哪儿找钥匙呀,你? 
    3。下列句子中,标点正确的—项是    ( B ) 
    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B.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C.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4.下列句子中,标点正确的是    ( C ) 
    A.数月以来,每逢有人问我打算写什么?我就立即想到今年夏天的一次见闻。 
    B. 鲁迅先生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C.同志们!首先请允许我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D.不被制约的权利将产生腐败,这是无需证明的结论了。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管?谁能监督?谁能制约?还需要制定可操作的平台。 
    5.找出下列篇名中标点符号用错的一项(  B  ) 
    A.《〈农村调查〉序言》 
    B.《琵琶行》(并序) 
    C.《〈指南录〉后序》     
    D.《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E.《物种起源导•盲》     
    F.《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 
    6.下列一句话中:①分号的作用是什么?②冒号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C  )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一、讲评上一讲的实词训练题 
(二)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______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 
 ②到了冬天,某些动物就要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的______。 
 ③红军“四渡赤水”一役,不仅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而且大大地    ______了气焰嚣张的敌人。 
 A.普遍   蜕化   震动                  B.广泛   蜕化   震慑 
 C.普遍   退化   震慑                  D.广泛   退化   震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话的提炼问题,但语言表达欠洗练也是不容______的一条。 
 ②床上被子______地拖到潮湿的地上,两张椅子上乱堆着一些脏衣服和杂物。 
 ③这种谈话,不仅常常得到比读书更重要的学问,还可以互相______,使自己想到许多闭门读书时想不到的问题。 
 A.忽视   凌乱   启发                   B.轻视   凌乱   启示 
 C.忽视   杂乱   启示                   D.轻视   杂乱   启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______是急流里的一滴水滴,没有回旋转侧的余地,只有顺着大众的势,脚不点地地走。 
 ②顷刻间,她的心头______着幸福的、欢乐的感情。 
 ③过不了几天,他又把老师和同学们______的劝告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A.似乎     充斥     苦口婆心       B.仿佛     充斥     语重心长 
 C.似乎     充溢     语重心长       D.仿佛     充溢     苦口婆心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_,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______表现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 
 ③湖上那些旧游之地都去看看,像学生温习旧课似的,最感觉____的是苏堤。 
 A.爆发     擅长      舒畅             B.暴发     擅长      舒坦 
 C.暴发     善长      舒坦             D.爆发     善长      舒畅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政府机关______用行政方法管理工厂,无法发挥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______地下结论。 
(3)对于材料的准确性进行必要的______,这可以算是考据工作。 
 A.单纯   草率   审核                  B.纯粹   轻率   审查 
 C.纯粹   草率   审查                  D.单纯   轻率   审核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位老华侨______感慨地说:“真是换了人间啊!” 
 ②许多政府部门设立了投诉电话,以便______与群众的联系。 
 ③挥洒自如,收放有度,时而力扫千钧,时而风行水面,大家手笔的______果然不同。 
 A.无不    勾通    功夫                B.不无    勾通    工夫 
 C.无不    沟通    工夫               D.不无    沟通    功夫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经常性的收入更可协助他们获得长期贷款以______现时这段过渡时期。 
②要查清国有企业现存财产状况,以防个别企业、个别人借改革之机______国家财产。 
③方小义总是______自己生不逢时,错过了求学的大好时光。 
④对待革命的进步期刊可以公开传抄复印,汇集出版,______宣传。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讲评上一讲的成语运用训练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1.(  ) 
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2.(  ) 
A.据报道,山东的几个老乡确实修过机器,也到过大亚湾核电站,但为首的那位老兄不是农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有几十年工龄的工人,修的也不是什么洋人修不了的机器,而是人家根本不屑一顾的破烂玩意儿,所谓“震”住洋专家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B.让国旗、军旗和区旗邀游太空这一举措的始作涌者,是两位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 
C.这几天,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和前政府官员还接连发表谈话或给克林顿总统写信, 
认为轰炸顶不了事,要干就干个痛快,派出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另立新政府。这就更与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本末倒置。 
D.作为全市读书竞赛活动的倡导者,中共邢台市委副书记王三堂曾对一次社会调查疾恶如仇:相当一部分家庭买书。藏书数量较少, 读书、用书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业余时间打麻 将、泡酒馆引发了不少不愉快的事情。 
3.(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4.(  ) 
A.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 
B.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C.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杞人忧天呢? 
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5.(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送行,第一次也是恨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6.(  ) 
压缩语段,属于能力考查题,是高考的重要考点。顾名思义,它就是将内容丰富的较长语段,按照要求压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一两句话。现代文阅读能力中的“筛选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等能力都与此有关。  
一、把握语段构成。  
起始部分:一般提出话题或中心意思  
展开部分:展开话题,叙述主要语义  
结束部分:一般是归纳全文,呼应话题。 
二、分清语段类型, 
(一)记叙类语段 
例如: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2001年全国高考题)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1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解题思路:压缩语段题材料以消息为多。消息,亦即新闻,是对那些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上段文字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记叙为主,属于记叙文。可运用“剔除枝叶法”进行压缩。  
文章的中心事件就是主干,其余为枝叶。如果题目对压缩的内容另有要求,那么,把要求压缩的内容当成主干更合适一些。本段材料中心事件显然就是“地宫开启过程”,内容自然不仅仅如此,它还涉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发现。按照题目要求,不是写“地宫开启过程”的就是枝叶。全段共8句话。第①句话是交待“开始发掘”的时间,显然还不属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应属枝叶。第②句话写到了第一步行动,“将地宫洞口的巨石移开”,应属主干。第③句话写的是巨石移开后的“发现”,应属枝叶。第④⑤两句话是写对盖板的处理,是行动过程,应属主干。第⑥句类似第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