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道小题,约13330字。
福建省厦门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切中肯綮 德艺双馨 罄竹难书 钟磬 磐石 凤凰涅槃 三聚氰胺
B.秋深潦缩 眼花缭乱 字迹潦草 瞭望 撩拨 心急火燎 燎原之势
C.肩之所倚 掎角之势 膝之所踦 犄角 绮丽 弃掷逦迤 风光旖旎
D.促膝长谈 休戚相关 亟来问讯 秀颀 哂笑 汲汲求仕 莘莘学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A项中罄竹难书qìng,钟磬qìng,切中肯綮qìng等。D项促膝长谈(xī),休戚相关(qī),亟来问讯(qì),秀颀(qí),哂笑(shěn),汲汲求仕(jí),莘莘学子(shēn)。
2.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可爱 廊腰缦回 缦:久
B.奉化军节度 节度:管辖 直夜溃围 直:当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地方:地区 吾为若德 若:你
D.罔薜荔兮为帷 罔:迷惘 貌甚寝 寝:丑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A项缦,萦绕。C项地方:土地方圆。D项罔,通“网”,编织。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项王军壁垓下
B.岸土赤而壁立 辇来于秦
C.齐楚之精英 可怜焦土
D.目眇眇兮愁予 栗深林兮惊层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类活用。A项名作动。B项名作状。C项名词,无活用/名作动。D项使动。
4.下列各组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熊咆龙吟殷岩泉 庵居蔬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多于南亩之农夫
C.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然今卒困于此
D.欲言无予和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A项主谓倒装/宾语前置。B项状语后置。C项省略句/状语后置、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5.下列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刘向等人的诗赋。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B.《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也因《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C.《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孟浩然,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他是继谢灵运之后,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与王维合称“王孟”。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文学常识。A项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B项被誉为“吴中四士”。C项七言古体诗。
6.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长恨歌》中,“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杜甫《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D.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内容,使写景游记更有思想深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理解分析。A项“托物言志”应为借景抒情。
二、默写(每空1分,共1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牧《阿房宫赋》中形容楼阁各随地势高下向背而建筑,宫室都向中心区攒聚,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渔家做》下片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