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Word版含解析34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期中考试+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第1单元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第2单元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第3单元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第4单元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0+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1+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2+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3+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4+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5+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6+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7+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8+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19+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0+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1+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2+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3+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4+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5+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6+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7+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28+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3+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4+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5+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6+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7+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8+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练案9+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期末考试+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033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实,早在张骞之前,走通东西方通道的,是众多不知名的英雄。但是,为什么到了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呢?这与丝路此端的汉唐帝国国力的强盛密切相关。
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的开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自然垄断了丝路贸易。到了汉武帝之后,凭借父祖几代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因此才有张骞的出使。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出使的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过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然这不算官方贸易,但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唐朝设立安西四镇以及安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各个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在西汉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主要是边境贸易,中国人主动出境贸易不占主流。
隋唐一统,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对于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管理井井有条,就是适应边境贸易的外商而订,当地居民是不可能有如此大量需求的。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海上贸易因而兴盛。东西方贸易空前高涨,马可•波罗一家就是从这条路上来华的。元朝以后,西域地区出现了哈密、别失八里、柳城、于阗、火州以及吐鲁番等割据政权。帖木儿汗国控制了中亚,奥斯曼帝国统治了西亚,特别是1453年拜占庭灭亡之后,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碍。因此,15世纪欧洲人的大航海事业,其重要动力之一就源自于破除丝绸之路的阻塞,适应东西方贸易增长的需求。欧洲人不满意丝绸之路被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中间商人垄断,他们这回携航海技术进步的优势,要直接走到东西方贸易的前台,航向所指,就是遥远的中国和印度!
(摘编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众所周知,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首次走通东西方通道,开通丝绸之路,才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B.汉武帝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成为了反击匈奴的资本,同时也为张骞出使西域提供了条件。
C.张骞出使西域诸国,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不是向风慕义,而是为了经贸往来。
D.由于西夏政权掌握了西北地区,所以宋代有了更兴盛的海上贸易往来,马可波罗正是从海上通道来到中国。
【解析】 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早在张骞之前,走通东西方通道的,是众多不知名的英雄”。B项,“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成为了反击匈奴的资本”错,应该是“前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和“反击匈奴的政策”都是张骞出使的条件。C项,肯否失当。原文是“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文章的开篇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引入,并以设问的形式回答了丝绸之路与唐代强盛的关系。
B.文章引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关于当时贸易情况的规定,意在表明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C.文章主体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安排材料,让读者能够非常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安排,读完能够使读者对丝绸之路有全面了解。
【解析】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不当,应该是“总—分”结构;此外“对丝绸之路有全面了解”不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丝绸之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汉唐时代国家实力的强大与兴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前提。
B.吐鲁番的出土文书中,记载了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管理,这就是为了适应边境贸易的外商而制定的。
C.因为边贸收入是节度使重要的财政收入,中央政府也把这笔收入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所以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
D.15世纪欧洲人大航海事业的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要破除丝绸之路的阻塞,适应东西方间贸易增长的需求。
【解析】 曲解文意。原文是“其重要动力之一就源自于破除丝绸之路的阻塞,适应东西方贸易增长的需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导学号 25894034
玩 家
聂鑫森
吴昌开着崭新的宝马车,行驶在铺满晨光的乡村公路上。此行去青山桥杨家村,那里新建了一个钓鱼基地。昨晚睡前,他习惯地翻翻报纸,副刊上有一篇散文写到它,那些美丽的文字把吴昌的心挠得痒痒的。
在古城私企老板中,40岁出头的吴昌还算不得头面人物,尽管他拥有一家两千人的服装制造厂。但在玩家圈子里他名声很响,因为他是个正经的玩家。吴昌玩得很雅,其一
……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153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的一种商业模式。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 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
的新型商业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注重体验,对生产、管理、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产生了积极作用。
B.Zipcar租车公司整合了大量闲置车辆信息,帮助会员找到距离最近且价格最优惠的车辆,并提供车况等信息,便于会员用车。
C.淘宝网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用户,他们将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D.分享经济中的消费不仅是单纯的消费,而且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帮助的过程。
【解析】 B项,“且价格最优惠的车辆”无中生有;C项,曲解文意,且因果颠倒。原文说“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不是选项C所表述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且原文说“通过人人参与……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选项C表述的是“……从而实现公平竞争”,是典型的以因为果。D项,“不仅是……而且是”不当,原文是说“不再是……而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文章以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不仅直观展示了分享经济的消费体验,也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优点。
B.文章的主体分析经济的运行方式分为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和分享型经济运行方式,分享经济产生于分工经济之后。
C.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方式,先论述分享经济可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再论述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D.本文是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重点分析分享经济的意义所在。
【解析】 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首先,文章举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并不能有效论证出“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观点;其次,文章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用意。
3.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分享经济的特征是鼓励人们通过分享数据信息,相互提供便利。因此,分享经济的实现过程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理念。
B.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
……
练案1 林黛玉进贾府(1)
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3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25894000( C )
A.敕造(chì) 绾着(guǎn) 内帏(wéi) 敛声屏气(bǐng)
B.阜盛(bù) 忖度(cǔn) 宫绦(tāo) 放诞无礼(dàn)
C.簇拥(cù) 戏谑(xuè) 瞋视(chēn) 不经之谈(jīng)
D.纨袴(kù) 两靥(yàn) 憨顽(hān) 鬓发如银(bìn)
【解析】 A项中的“绾”读“wǎn”;B项中的“阜”读“fù”;D项中的“靥”读“y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01( A )
A.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虽后来归化为旗人,但他所受到的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是不能抹杀的,他血管中流淌的始终是传统文化的血液。
B.冯其庸的红学研究,是从曹雪芹的家世、《红楼梦》的乾隆抄本研究,他深深感到,在红学领域,家世研究和抄本研究是两大前提。
C.王熙凤虽然精明能干,但是随着贾府的没落,自己的地位也一点点开始受到威胁直到最后被完全剥夺,结局也十分悲惨。
D.宝玉的言行举止,从当时的主流观点来看,是荒唐的、怪诞的、不合时宜的,与他的家族对他的希望背道而驰。
【解析】 B.成分残缺,在“乾隆抄本研究”后添加“入手的”。C.关联词位置不对,“虽然”放在“王熙凤”之前。D.搭配不当,“言行举止”不能“背道而驰”。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02( A )
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B.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C.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D.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解析】 问号应为句号,没有疑问语气。
4.下面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03( D )
A.课文的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荣禧堂”的描写,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B.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会,作者对宝玉的服饰作了细致的描写,而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是因宝玉眼中,衣服裙裾是不屑之物,故视而不见。
C.课文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课文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黛玉、凤姐、宝玉、王夫人,略写贾赦、贾政等。
【解析】 文中着力描写了凤姐、黛玉、宝玉等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等,当属详写,而对王夫人没有作详细描写。
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004( C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B.《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C.金陵十二钗:林黛玉和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晴雯、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D.《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
【解析】 晴雯应该为妙玉。
6.下面是小说“三要素”与主旨的示意图,请将相互关系写出一段话,要求
……
期中考试
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099
我们的时代已不容置疑地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瞬息万变,进入了我们现实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当代影视、摄影、广告的图像泛滥所形成的“视觉文化转向”,提供给大众的视觉形象是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从而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包围。消费型社会更加强化了建立在影像基础上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图像加速“挪用现实”,社会几乎被图像“绑架”。复制技术让影像的生产和消费不仅高度繁荣,而且正越来越自主化。传统社会,人们欣赏艺术是主体的自觉行为,在数字时代对数字技术所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因拟像世界的围剿而不得不去关注与传播。这些视觉形象是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艺术。艺术审美的韵味被数字时代拟像世界的“奇观”所带来的震撼悉数替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而不再有意识地、自为地去选择欣赏的对象。随之而来的便是即时审美的冷漠与疲劳。
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数字时代既能生产图像,又能消解图像(泛滥的PS技术便大大提升了图像的虚拟化程度,将图像随意拼贴、篡改、美化)。于是各类恶搞、戏仿、游戏、虚无主义、道德主题等杂糅在一起,图像的表述失去目标与信念,人成为空洞的能指。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对真实的证明是那么不可能,因为我们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复制品而已。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笼罩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虚饰成了现实的核心,艺术因此表现为无处不在。艺术不再是单独的、孤立的、高悬于现实之上的精致的精神活动,艺术被符号统领,泛化为日常的一种基本审美和即时审美。
数字时代,技术作为“物”的存在逻辑已经让位于“物与人相互融合”的逻辑,即技术的人文性。随着人类对于机器以及对于机器与人类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认识不甚了了,人类对机器产生恐惧与敌意。事实上,我们不断与机器分享空间,并与之相互依赖。数字时代,网络似乎在构筑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但又不断让技术更吸引人,让人与机器更加唇齿相依。
艺术主体由此经历了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机器和技术的介入,使传统艺术家的中心和霸权地位被严重消解与解构,数字化网络使艺术家的中心身份模糊。发送者和接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绝对界限已不复存在。
比特打造的“数字化境遇”为人类诗意栖居营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超现实氛围,逐渐走向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艺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之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表现也逐渐成为可能。“数字人格”“技术理性”使主体变得越来越自由,也变得越来越肤浅与模糊。艺术本来是虚实相映的,文化则来自虚幻形象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却出现了用虚幻的形象代替一切现实、用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
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带来了文化和艺术权力的场域重构,离艺术自律论越来越远的大众文化,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艺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在变,但每一次变,都带着数字时代的深刻烙印和脱胎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大众文化的局限性——其目的性、狭隘的功利主义、醉心效率的工具性以及非人性化的表演性,均在失去艺术自律的道德参照后,愈演愈烈,滑入失控的边缘。“意义的丧失、道德视野的褪色;在工具主义理性猖獗面前目的的晦暗和自由的丧失”……这一切,都让我们熟悉的“艺术”面目全非。数字时代的艺术生存,已无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独辟蹊径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诗意而澄明的世界。
(摘编自王菱《数字时代的审美泛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A.复制技术让影像产物不断增加,影像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视觉文化呈现韵味的基本形态。
B.数字时代中,人们参与艺术审美活动的主动性完全丧失,即时审美让人们失去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C.图像能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并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使人类的自恋情结得以强化。
D.数字时代的视觉形象是现实世界的拟像,相比传统社会的艺术欣赏,一经人们关注和传播它就显得主动而积极。
【解析】 根据原文“人们逐渐习惯于被动地为图像所逼迫”,B项中“完全丧失”应为逐渐丧失。C项,“图像能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偷换概念。原文中说的是“图像作为表述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欲望映像,强化了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恋情结——人类的自身经验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满足人类意愿的观看的对象”,而选项中把“人类的自身经验”换成了“图像”。D项中“主动而积极”应为被动而无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本文围绕数字时代的审美泛化话题展开,谈论数字技术改变着我们观看、认识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改写着艺术生存的方式。
B.第二段以图像可以随意拼贴、篡改和美好为基点,谈论数字时代的图像失去目标与信念,虚拟程度大大提高,让人真假难辨。
C.作者论证数字时代的技术逻辑转变,显示出技术的人文性。只要技术变得足够吸引人,就可以消除人对机器的恐惧和抵触。
D.文章谈论数字时代人类超现实氛围,日渐成熟的虚拟技术让艺术泛化为日常审美,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表现成为可能。
【解析】 C项,“只要技术变得足够吸引人,就可以消弭人对机器的恐惧和抵触”有误。原文中“数字时代,网络似乎在构筑人类与机器的边界,但又不断让技术更吸引人,让人与机器更加唇齿相依”,原文的意思只是说数字时代,会让人与机器的关系更加密切,没有说可以消除对机器的恐惧和敌意。选项中的表述过于绝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数字时代,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或机器,人人都可能成为艺术活动的中心,传统艺术家的霸权地位遭到撼动,艺术主体被解构和重构。
B.人类在数字技术营造的超现实氛围中栖居,这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与审美结缘,但形象化生存代替真实生存的趋势,足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C.拟像的世界逐步远离真实的生活,忽略图像背后价值的趋势,也许会导致人们理性的萎缩,模糊真与假的价值判断。
D.大众文化盛行的数字时代,艺术失去了自律的道德参照而愈发在变化中显示出局限性,艺术将难以继续生存。
【解析】 D项,“艺术将难以继续生存”错。原文说“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带来了文化和艺术权力的场域重构,离艺术自律论越来越远的大众文化,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原文只是说要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艺术的认知,而并非说艺术难以继续生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导学号 25894100
转换角色
侯发山
二娃是“上一当烩面馆”的小伙计。不像正规的酒店,即使小伙计这个角色,也分前厅、后厨,前厅又分传菜的、迎宾的,后厨又分择菜的、洗涮的,等等,多了去。二娃没有具体的工作,却不轻松,有什么活儿干什么活儿,端盘子,抹桌子,扫地,擦玻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