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80字。
《最苦与最乐》教案
作者:何佳媚
教学目标:1、理清议论文三要素,掌握几种论证方法。
2、把握题目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责任的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责任感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议论文:《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师板书:最苦与最乐)。议论文比较难学,所以希望大家能更认真听讲。
2、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脑子里第一个想法,一定是: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请大家先不要打开课本,在我们正式开始讲解课文之前,老师要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你们认为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什么事情让你们感觉最苦?又是什么让你们感觉最乐?(生答)
(二)分析课文:
1、看来,大家对与最苦与最乐的看法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有的人认为……现在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请大家把课本翻到87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认为的最苦与最乐是什么。先请几个同学分段朗读这篇课文,其他同学认真体会这篇文章。(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文中有一些字词大家需要注意一下。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最苦指的是什么,最乐指的又是什么?最好能从文中找出一些具体的语句。(几分钟后,生答,师进行分析讲解)大家归纳得很好,也都从文中找出了作者所认为的最苦与最乐。没错,作者认为,(师板书)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进行议论阐述的总论点。我们刚才说到,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请大家翻到75面的单元说明,把这些句子划起来。(师念)论点就好比文章的线索,立足点和出发点,整篇议论文都是围绕论点展开。大家可以发现,这篇课文通篇都是围绕尽责任的苦和不尽责任的乐展开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我们等会再讲。
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无疑与大家的不大一样。大家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没有尽到责任是最苦的事情?为什么尽到责任是最快乐的事情?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自读一遍课文,归纳一下,并且在文中找一找,为什么没有尽到责任最苦,尽到责任是最乐?(几分钟后)有谁先来回答一下,文中为什么认为最苦是没有尽责?(生答,师析解)。都回答得很好。我们学了课文才知道,原来没有尽到责任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