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检测(17份,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1 荷塘月色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10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12 我有一个梦想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2 故都的秋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3 囚绿记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5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7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8 兰亭集序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9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一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然(wǎn) 嬉游(xī)
点缀(zuì) 寂寞(mò)
B.幽僻(pì) 煤屑(xiè)
参差(cī) 踱步(dù)
C.仿佛(fú) 眠歌(mián)
乘凉(chéng) 斑驳(bó)
D.脉脉(mò) 敛裾(jù)
袅娜(nuó) 媛女(yuàn)
思路解析A项,“缀”应读“zhuì”;B项,“踱”应读“duó”;D项,“裾”应读“jū”。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月下荷塘图。
②荷塘中,高高挺出水面的荷叶一望无际,青翠欲滴;一朵朵娇艳的荷花含情脉脉,妩媚动人。
③作者置身于月下荷塘,看那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月影,不禁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④随着虚无缥缈的歌声,诗人的思绪融进了朦胧的荷塘月色之中,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诸多烦恼。
⑤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
⑥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思路解析③“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不合语境。⑤“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此处望文生义。⑥“求田问舍”比喻只知谋置家产,不以国事为念,胸无大志。此处望文生义。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千米,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千米、在建规模1.2万千米,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思路解析B项,搭配不当,“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为“老龄化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不合逻辑,“在建规模1.2万千米”不包含在“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中。D项,句式杂糅,前面的主语为“公民”,所以“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应改为“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信息的统一平台”。
答案A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早就为人所知。德国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莲叶的表皮上有无数乳凸状的颗粒,连水珠都不沾。科学家把炭粉洒在莲叶上,用水一冲,炭粉马上消失殆
……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涸辙(ɡù)
炎热(yán) 公寓(yù)
B.纤细(qiān) 嫩芽(nèn)
婆娑(pó) 蕈菌(xùn)
C.幽囚(qiú) 固执(zhi)
葱茏(lónɡ) 猗郁(yī)
D.娇弱(jiāo) 触动(zhù)
攀缘(pān) 烽烟(fēnɡ)
思路解析A项,“涸”应读“hé”;B项,“纤”应读“xiān”;D项,“触”应读“chù”。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虽然对于封建迷信的禁止性规定一直都有,但过去执行不力,很多干部对此 。
(2)陆蠡是台州 的文化名人,他正直的品格、博爱的胸怀、质朴的感情、缜密的思绪、清丽的文风,流露在字里行间,凝成一篇篇现代散文史上的杰作。
(3)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得到外国技术上的 。
A.不以为意 首屈一指 鼎力相助
B.不以为然 屈指可数 全力相助
C.不以为意 屈指可数 鼎力相助
D.不以为然 首屈一指 全力相助
思路解析(1)“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由“执行不力”可知,应用“不以为意”。(2)“屈指可数”形容为数不多。“首屈一指”表示位居第一。用“屈指可数”更符合实际。(3)“鼎力相助”是敬辞,大力相助(多用于表示请托或感谢)。“全力相助”,用全部的力量或精力去帮助别人。这里应用敬辞“鼎力相助”。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紧急避险造成损害,是指行为人在遇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不得已而对某一较小的利益所致的损害。
B.她聪明,就像她的名字“永久的智慧”,几乎所有的女红她都会:烹饪、刺绣、织毛衣,做绢花和洋娃娃,编中国结和跳交谊舞。
C.解决农村案件频发问题,不仅要在社会治安上着力,恐怕我们更需要多从增强农民权利等更为宏观的问题来考虑,如此,才能让农民生活得更有安全感,更有尊严。
D.要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并使之蔚然成风,还要大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浓厚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思路解析A项,句式杂糅,“为避免或救护……使之不受损害”是将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在一个句子中。要么说“为避免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受损害”,要么说“为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B项,分类列举不当,“烹饪”“跳交谊舞”不是女红。C项,搭配不当,“增强农民权利”应为“保障农民权利”。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 ,望它们于无
……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羁(jī) 朝谇(suì) 揽茝(chǎi)
B.谣诼(zhuó) 侘傺(chì) 鸷鸟(zhì)
C.攘诟(ɡòu) 相道(xiànɡ) 芰荷(zī)
D.缤纷(bīn) 岌岌(jí) 修姱(kuā)
思路解析C项,“芰”应读“jì”。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偭规矩而改错
B.何方圜之能周兮
C.唯昭质其犹未亏
D.进不入以离尤兮
思路解析A项,“错”通“措”;B项,“圜”通“圆”;D项,“离”通“罹”。
答案C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悔相道之不察兮 察:观察,了解。
B.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缓行。
C.苟余情其信芳 苟:只要。
D.岂余心之可惩 惩:受创而改变。
思路解析A项,“察”的意思是“清楚”。
答案A
4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B.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思路解析A、B两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高”“长”,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加长。D项无活用。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③忽反顾以游目兮 ④佩缤纷其繁饰兮 ⑤自前世而固然 ⑥宁溘死以流亡兮 ⑦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⑦
C.①④⑤⑦ D.②③⑤⑦
思路解析①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②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⑤古义:“固”,本来;“然”,这样。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⑥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
……
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阅读题(4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就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就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就是此路。
(有删改)
1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
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
思路解析B项,张冠李戴,“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
答案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终极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思路解析D项,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古代散文“自我”的地位并不突出。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C.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品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
思路解析B项,过于绝对,“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
答案B
二、课内文本阅读(10分)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4~6题。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