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3份打包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1.doc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2.doc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了解沙皇统治下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教学重点:了解背景,熟记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聪明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受尽封建压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叹的孔乙己;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二、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三、背景介绍:
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四、疏通字词:
完成下列词语注音及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焦躁不安宁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五、 读课文疏通情节:
1、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1-5) 序幕﹛生活套(1)、思想套(2)﹜套己
2、别里科夫的恋爱 (6—37) 开端:怂恿(6—7)
发展:漫画、骑车(8—17) 套人
高潮:争吵(18—36)
结局:失败(37)
3、别里克科夫之死(38—40) 尾声 套死
六、分析主题:揭示沙皇政府的黑暗,别里科夫的愚昧,呼唤自由的空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
……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这篇小说反映了深刻的社会主题,按照小说体裁的一般教法,略显繁杂,本设计依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力求提出几个能提挈全文情节、人物、思想及写作技巧的问题,通过简洁的引导教学,启发多角度思维,节省时间,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果。
【设计提要】
本设计提炼出三个需要导学的问题,即:1.别里科夫的“乱子”。2.别里科夫的“脸色”。3.别里科夫的“鞋子”。这三个问题是别里科夫的典型外在表现,由外到内地进行分析,可以较好地透视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身上所赋予的社会意义;同时,这三个问题纵横交织在课文里面,理解它们,易于快捷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节时增效。
【设计实施】
1.别里科夫的“乱子”。
在这篇小说里多次提到别里科夫怕出乱子,直接提到“乱子”就有6处,类似此方面意思的表达就更多了。(要求在速读小说后,迅速找出直接点出“乱子”的地方和其他此类意思表达明显的地方)
(1)、在日常生活中,别里科夫怕出“乱子”,于是就采取种种手段来防御和制止“乱子”。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加强了防护措施,典型地表现在别里科夫的衣着和卧居方面。
别里科夫肖像如何呢?要求学生在细读第l段的基础上,以文字为本,以插图为范,在草稿纸上大致画出别里科夫的肖像,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人物肖像的感知,以助后面对人物灵魂的感悟和理解。然后再要求学生找出描绘别里科夫卧室的语句。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说的标题。
②、惧怕“乱子”,别里科夫喜爱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③、为了避免“乱子”,别里科夫设法采取措施去制止那些有可能出“乱子”的地方。(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具体的事例)教师可以明确为:辖制中学,惩治学生;辖制全城,多方面禁止人们的日常活动。(具体略)
(2)、不因为别里科夫的严防扼制就不出“乱子”,这部分情节主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