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8课 咬文嚼字 (3份打包)
第8课 咬文嚼字.doc
第8课 咬文嚼字1.ppt
第8课 咬文嚼字2.ppt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
  教学步骤: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三、教学方法
  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三位作家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说:“在吃中国”。“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 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这三位作家说的话字数相同,只是排序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由此可见,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要咬文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介绍: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1897-198 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笔名孟 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 于翻译西方 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三)、阅读课文,分析课文
  作者对“咬文嚼字”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它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
  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序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 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