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打包 共五份 (5份打包)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3.docx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 1.doc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2.doc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3.doc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4.doc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宋)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注。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  大白:酒名。
  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全词写的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面对秋风瑟瑟、秋雨潇潇、木叶凋零之景,于暮色苍茫时分独上高楼,满腹惆怅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
  【参考答案】 孤独惆怅、浪迹天涯的游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清)纳兰性德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注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注】  篆香:犹盘香。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词上片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上片借景抒情,荼蘼凋零,月明如水,漫漫长夜,篆香已尽,早鸦乱啼,渲染出一派凄清冷寂的气氛。
  【参考答案】 用夜月、啼鸦、篆香、凋零的荼蘼等意象,渲染环境的凄清冷寂。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中图景?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中间”梦游处”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三、四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先写风涛迅疾,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气概。
  【参考答案】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声题岳阳楼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  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掌机密文字,做诗讥议边事,于元丰五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
  此词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
  ……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本曲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  本曲写景主要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闲适、悠远的乡村图画。体现了诗人轻松闲适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寒花:菊花。
  (1)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                                                                               
  答案  (1)“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窥”:①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②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任选其一赏析即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