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道小题,约12960字。

  河池高中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袁钟瑞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艺术家在曲阜想向路边的老大娘问路,于是先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大娘,您吃饭了吗?”大娘回答说:“食久矣。”艺术家不禁感慨万分:曲阜真不愧是孔圣人的故乡,连老太太说话都是先秦古汉语!
  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方言,则为语言的艺术锦上添花。文康用北京话写的《儿女英雄传》,邹必显用扬州话写的《飞砣子传》,韩子云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都是小说作品中的奇葩。而江苏昆曲、苏州评弹、安徽黄梅戏、京韵大鼓、闽南南音、客家山歌、陕北民歌、山东梆子、东北二人转……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以方言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方言,则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无怪乎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曾言道:“方言式微,文化遗产保护将成空中楼阁。”
  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方言的确日渐式微,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方言资源流失”现象。浙江金华市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6岁到14岁孩子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普通话,但52%完全不会说金华方言。同样,福州的很多中小学生不会说福州方言,甚至同一家庭内的成员之间都互讲普通话,这引起了老一代福州人的忧虑,以至于福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尽快实行“双语”制度,争取把福州话列入国家保护工程。上海的沪语专家也对上海方言的现状忧心忡忡:年轻一代对上海话相对疏离,上海话中有特色的、在普通话中没有的70多个单音动词已在如今的年轻人口中绝迹……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参差多态的方言是中国多元文化的承载者,方言的消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缩减。
  事实上,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二者并不矛盾,国家语委的负责人也多次强调:“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只是方言作为弱势语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代交通的发展、大规模移民的流动、影音媒体的传播,逐渐向中心城市趋同,向强势文化靠拢,从而语言环境日益缩小。好在从2008年10月起,国家语委展开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计划调查、收集并保存当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实态、有声语料,录制“原汁原味”的声音,比如苏州方言已于第一批录音存入了国家数据库。当然,方言最根本的归宿,是民间,而不是博物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言式微,使一些以方言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B.参差多态的方言是中国多元文化的承载者,方言的消失,造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消失。
  C.浙江金华市做过的调查表明,在6岁到14岁孩子中,有52%不会说方言,是方言式微造成的。
  D.罗素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说明了罗素对语言多样性的推崇,也说明了方言式微的危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语委的负责人也多次强调,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不是要禁止和消灭方言。
  B.国家语委展开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切实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了“方言式微”的问题。
  C.方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发展,正在逐渐向中心城市趋同,向强势文化靠拢,从而语言环境日益缩小。
  D.我们挽救方言最终目的是语言的多样化,不是仅仅做几盒录音存放起来,而是要保存在民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袁钟瑞所讲的故事,说明了曲阜文化氛围浓厚,同时引出下文对方言的论述。
  B.我们不能为了响应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号召,就在同一家庭内的成员间都互讲普通话,那样会造成方言的消逝。
  C.“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方言,则为语言的艺术锦上添花”一句说明了方言在语言大家庭里的重要地位,是不可缺少。
  D.城市化的进程,现代交通的发展、大规模移民的流动等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方言越来越不适应形式的发展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这些桥 这些人
  冯文超
  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