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40个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备考重点:文史常识、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理解并翻译;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
  教学目的
  1.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三、文学常识
  作者 刘向
  评价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作品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代表作 《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四、梳理式练习】
  1.字音
  昳丽(yì) 朝服衣冠(zhāo guān) 窥镜(kuī  ) 期年(jī) 朝于齐(cháo) 
  间进(jiàn )
  2.重点实词
  ①朝服衣冠(早晨;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②窥镜(照)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④君美甚(更)
  ⑤不自信(相信)⑥孰视之(仔细)
  ⑦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⑧皆以美于徐公(比)
  ⑨今齐地方千里(方圆)⑩四境之内(全国)
  ⑪王之蔽甚矣(很、非常.)⑫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指责、议论)
  ⑬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⑭朝于齐(朝拜)
  3.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3)受上赏(受,通“授”,给予、付予)
  4.一词多义
  (1)朝  ①,皆朝于齐(朝拜)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③朝服衣冠(早晨)  ④能谤讥于市朝( 偏指“市”指市集,市场)
  (2)孰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②孰视之( 通“熟”,仔细.)
  (3)于①欲有求于我也( 向.)  ②能谤讥于市朝(在) ③皆以美于徐公( 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