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8张,学案练习约10340+2760字。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考试说明》中诗歌鉴赏部分规定,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即要学会“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这两种诗歌鉴赏方法。如我们要读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所表达的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这一情感时,就必须了解鲍照所生活时代的特征及他本人的生活经历: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位极有才能也极有抱负的文人,但出身寒微,因而受到豪门士族的压制,有志难伸,有才难展。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如辽宁卷第9题“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北京卷第14题第(3)小题“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针对这一考点,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这两种方法鉴赏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第1课 长恨歌
对应学生用书P1
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的叙事诗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现存诗有2 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该诗作于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故事,大家都很感叹。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篇传奇,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奇叫《长恨歌传》。
这首诗通过叙述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的事情作了讽刺,告诫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表明“欲惩尤物”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对两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彼此间的真挚相思赋予了深切的同情。
遥寄誓词 长恨绵绵(仙山寻踪 音容渺茫)恨绵绵(思倾国)―→感叹(讽喻)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汉 皇 重 色 思 倾 国,)
可惜统治全国多少年,一直没有找到称心的。杨家有位姑娘( 御 宇 多年 求 不得。 杨家有 女)
刚刚长成,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的容颜。天生丽质无法埋没,(初 长成,养在深闺 人 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
课时跟踪检测(一) 长 恨 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 B.迟迟钟鼓初长夜
C.遂教方士殷勤觅 D.其中绰约多仙子
解析:选D A项,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可怜。B项,古义,缓慢悠长;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C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D项,古今相同,都是“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轻盈的样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遂令天下父母心 遂:于是
B.为感君王辗转思 为:为了
C.犹似霓裳羽衣舞 犹:还
D.云鬓半偏新睡觉 新:刚刚
解析:选B B项中的“为”意为“因为”。
3.名句默写。
(1)姊妹弟兄皆列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2) ,宛转娥眉马前死。
,旌旗无光日色薄。
(3)归来池苑皆依旧, 。
夕殿萤飞思悄然, 。
(4) ,梨花一枝春带雨。
天长地久有时尽, 。
参考答案:(1)可怜光彩生门户 回眸一笑百媚生 (2)六军不发无奈何 峨嵋山下少人行 (3)太液芙蓉未央柳 孤灯挑尽未成眠 (4)玉容寂寞泪阑干 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①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