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0张,学案练习约5280+2580字。

  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对应学生用书P7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本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鲍照生活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此诗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制度的压迫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痛苦和无奈。
  悲愤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同样的,人生贵贱(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 )
  穷达也是不一致的,怎能总是哀叹又忧愁呢?无奈中举起酒杯( 亦 有命,  安能行 叹复坐愁?    酌 酒)聊以自慰,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人心不是无知( 以自宽,  举杯  断绝歌路难。    心非  )无觉的木石,怎能不心情激荡、百感俱生?唉,只是忍气吞声,(  木石 岂 无      感?     吞声 )
  徘徊不前,不敢辩白啊。(踯躅  不敢 言。)
  ……
  课时跟踪检测(三) 拟行路难(其四)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解析:选D 例句与D项中的“复”意思相同,都是副词,“又,再”。A项,动词,恢复;B项,形容词,重复;C项,动词,报复。
  2.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从“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可见作者所受压迫之深。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最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解析:选D D项,“最底层人士”,说法有误。
  3.名句默写。
  (1)泻水置平地,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渔阳鼙鼓动地来,         。
  (白居易《长恨歌》)
  (2)          ,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天上人间会相见。
  (白居易《长恨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