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0张,学案练习约5250+2540字。
第9课 登岳阳楼
对应学生用书P22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登岳阳楼尾联—心中事—满腔悲愤(颈联—眼前事—无限辛酸)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昔 闻 洞庭水, 今 上 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地,日月星辰( 吴 楚 东南坼, 乾 坤)
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亲朋好友们音讯全无,我年老(日夜 浮。 亲朋 无 一字, 老 )
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北方边关战事又起,(病 有 孤 舟。 戎马 关山 北,)
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凭 轩 涕泗流。 )
对应学生用书P22
一、字音识记
1.东南坼(chè) 2.戎马(róng) 3.凭轩(xuān)
二、词语释义
1.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2.亲朋无一字 字:书信
3.戎马关山北 戎马:借指战争
三、名句背诵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对应学生用书P23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登楼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但其中暗含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沉郁之情。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
……
课时跟踪检测(十) 登岳阳楼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解析:选C C项,“老病”,年老且生病。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思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云霞明灭或可睹
烟涛微茫信难求
B.势拔五岳掩赤城
凭轩涕泗流
C.亲朋无一字
对此欲倒东南倾
D.云青青兮欲雨
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选D A项,“灭”,古义为“暗”;今义为“熄灭”。“信”,古义为“实在”;今义为“书信”。B项,“拔”,古义为“超出”;今义为“拉出,抽出”。“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C项,“字”,古义为“书信”;今义为“文字”。“东南”,古义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南”;今义为方位名词,“东南方向”。
3.名句默写。
(1) ,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朱门酒肉臭,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 ,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尔曹身与名俱灭, 。
(杜甫《戏为六绝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