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57张,学案练习约15230+5650字。
第12课 今生今世的证据
(一)作者简介
生平
经历 刘亮程,1962年生,新疆沙湾县人,在一个靠近沙漠的村子里长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在乡下写了许多年诗,到乌鲁木齐后开始写散文,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现在写小说”。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主要
作品 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长篇小说《虚土》。
评价 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2001年4月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二)人物轶事
刘亮程逃荒
有一年春天,刘亮程牵一头牛从村东边出去,他大声吆喝着牲口,穿过村中间那条烫土很深的马路。刘亮程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村里人:他要出门了。不然日子久了不见他,村里人会以为刘亮程死了,拆他的房子分他的地,这种事都有可能做出。刘亮程在牛背上搭了两条麻袋,满脸喜气地赶着牛,尽量不让村里人觉出他是去逃荒的,而让他们感到刘亮程很快就会驮两麻袋金子回来。这样村里人就会惦念着刘亮程,等待着他。
背景链接
在新疆有一个叫黄沙梁的村子,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树木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一切都在不慌不忙中接近一种自然生存。刘亮程,就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38年。他读书,种地,当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而且他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在写这个村子。他的大量作品发掘了乡村日常生活的意义,体现了对乡村和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反思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烟垢(ɡòu) (2)骨骸(hái)
(3)瘸腿(qué) (4)渗浸(jìn)
(5)炉灶(zào) (6)沐浴(mù)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巷巷道(hànɡ(街巷(xiànɡ) (2)悄悄寂(qiǎo(静悄悄(qiāo qiāo)
(3)踏脚踏实地(tà(踏实(tā)
2.语境辨析法
(4)他在山坡南面圈(quān)了一块地,搭了几间圈(juàn)棚,现在可以每天傍晚把羊群圈
……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今生今世的证据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________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
②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________,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③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________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A.留意 功夫 消逝
B.经意 工夫 消失
C.经意 功夫 消失
D.留意 工夫 消逝
解析:选B “留意”指注意、小心,“经意”指经心、在意。“工夫”指占用的时间,也指空闲时间。“功夫”指本领和造诣,也指耗费的时间或精力。“消失”表示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逝”包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消失”在变化中历时较短,而“消逝”变化时间可长可短,还要注意形容时间、声音、云雾等失去,要用“消逝”。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B.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会事倍功半。
C.生命需要证据,当一个人的家园废失,那他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将踏上漫长的虚无之途,家园将成为他一生魂牵梦萦却无法回归的精神之所。
D.这两位进城务工的农民遭到保安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解析:选D D项,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儿忍受。不合语境。A项,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B项,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效小。C项,魂牵梦萦: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
B.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
C.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