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71张,学案练习约18780+5880字。
第17课 赤壁赋
(一)作者简介
生平
经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主要
作品 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春夜》、《荔枝叹》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散文:《石钟山记》、《放鹤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评价 北宋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人物轶事
“东坡居士”的由来
元丰三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如果当天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的同窗黄州太守徐君猷,求他将临臬亭下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徐太守欣然应允,苏轼十分感激。
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一)背景链接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置所。诗人在废黜黄州的困顿中,并没有真正心灰意冷。旷达的胸襟使他随缘自适,善于处变,并不忘时时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
……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赤壁赋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泛:漂浮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解析:选D D项,曾:竟、简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之①哀吾生之须臾②惟江上之清风
B.乎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C.于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既①不知东方之既白②肴核既尽
解析:选D A项,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B项,①形容词词尾,表状态;②介词,“于”。C项,①介词,“从”;②介词,“被”。D项,①②都是“已经”之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而卒莫消长也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选C A项,“冯”同“凭”;B项,“缪”同“缭”;D项,“知”同“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泣孤舟之嫠妇 ③乌鹊南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