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40字。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1. 以“仁”为线索展开教学,并以此贯穿全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创新性,让孟子的“仁”在学生的心目中扎根发芽。使课堂氛围活跃,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2. 通过反复诵读,表演对话,再现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 。
2),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过自学,圈点,向他人学的方式,疏通文意,整归纳理文言知识
2),通过诵读;学生表演的方式,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以“仁”者之心,对待人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难点: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合作讨论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感悟儒家的“仁”
1.了解孔子的“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制民之产’(使农民有规定数目的田可耕),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对比,意思精列。
3.学生背诵初中学过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体会孟子所说的“仁君”面对困难时积极的人生态度。
4.读准生字词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谷不可胜(shēnɡ)食也
数罟(cùɡǔ)不入洿(wū)池养生丧(sānɡ)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谨庠(xiánɡ)序之教然而不王(wànɡ)者涂有饿莩(piǎo)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