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80字。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数、发、直、兵、胜、之等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特殊句式。
2、了解本文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来增强文章的气势的特点。
3、初步把握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体会这种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比喻论证的写法。
2、难点: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故事导入,引出“孟子其人”: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仁政”。
(2)《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共十四卷:《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二、研讨课文:
学生活动一:初读课文,梳理疑难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章中的疑难字词,重点在标示读音,通假字。
好(hào) 曳(yè) 胜(shèng) 数(cù) 罟(gǔ)
彘(zhi) 畜(xǜ) 庠(xiáng) 悌(tì)
学生活动二:理解课文,分小组讨论翻译。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读一句,翻译一句,要求口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同时标注翻译的疑难之处。
教师解决根据翻译情况,解决翻译时的疑难问题。
三、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