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中必修五语文导学案:第6课 逍遥游 (4份打包)
河北省涿鹿县涿鹿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五语文导学案:第6课 《逍遥游》第四课时.doc
河北省涿鹿县涿鹿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五语文导学案:第6课 逍遥游第二课时.doc
河北省涿鹿县涿鹿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五语文导学案:第6课 逍遥游第三课时.doc
河北省涿鹿县涿鹿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五语文导学案:第6课 逍遥游第一课时.doc

  《逍遥游》第一课时导学案
  编制:          审核:            包科领导: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其人生哲学。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掌握重要文言现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能自己串讲翻译,培养自学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课前积累,理解文意。限时40分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1)、知识链接: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做过蒙城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曾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但被拒绝。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游于濠梁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庄子散文构思巧妙,想像力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且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幽默讽刺的的意味。《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2)、预习检测:
  1、给下面的划横线的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     小知(    )  斥鴳(     )
  坳堂(      )  夭阏 (    )     蜩鸠(    )  决起(     )
  榆枋(      )  舂粮(    )      大椿(    )  蓬蒿(     )
  泠然(     )   数数然(    )    抟扶摇(   )  朝菌蟪蛄(    )
  (3)学法指导:加强诵读,把握重点字词。
  (4)问题导学:
  疏通文章第一自然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   )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    )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     )。《谐》之言曰:“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    )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    )在下矣,而后乃今培(    )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活用     )。
  (5)知识归纳(思维导图)
  (6)我的疑惑:
  涿鹿中学高二年级语文训练案
  《逍遥游》第1课时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阅读课文“《齐谐》者,志怪者也。。。。。。。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部分完成下列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鹏之徙于南冥也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
  (3)去以六月息者也 (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
  (5)而后乃今培风 (      )
  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