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50字。
材料出新技法探究
广东博罗华侨中学    代自群    邮编:516100
材料是作文的血肉,材料的高下直接影响到作文分数的高低。然而许多同学写出来的作文材料老套,缺少个性,甚至常与别人“撞车”。据笔者调查,学生并不是没有材料,而是苦于不会运用,不能巧用已掌握的材料来出新。那么,怎样利用现有的材料来出新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对材料出新进行探究。
一、        新米做饭饭更香
这一方法重在求新。具体讲就是,把那些从生活中、报刊中、新闻中捕捉到的富有时效性的材料,巧妙地用到作文中来。这样的材料既切合话题又贴近时事,当然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如2003年江苏考生的《抛妻弃子之谜》,主人公过节未回家,村里人生出种种猜疑,悬念最后揭晓,原来主人公是因为抗击非典才“抛妻弃子”。浙江考生的《石碑上的历史》用古代一场瘟疫与当时的非典两条线索交错展开,母亲借鉴历史的教训,狠下心把儿子(非典疑似病人)赶回去隔离。这两篇文章都是从“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角度巧用“抗非典”事例的好作文。浙江考生的《雾中的战场》从“一个美国陆战队士兵”的视角来反思美国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表现的主旨是爱国情蒙蔽了“我”的理智。这些考生视野开阔,关注国内外大事,并巧妙地将这些新鲜的材料写进高考作文,当然能赢得高分。但一味追求时事又容易与别人“撞车”,写作中还须选取最佳视角。
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一方法重在视角求新。具体讲就是突破习惯性的写作角度,变换视角,化枯燥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2003年江苏考生的《独眼龙的求职信》从任人唯亲的“独眼龙”的视角来行文,辛辣地抨击了任人唯亲的社会恶习。当然,除了特殊人物的视角外,还可以从物的视角来求新。如2003年河南优秀高考作文《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开篇是这样的:“俺是一只驴,今年十八岁……”正是因为把人写成了“驴”,文章才显得妙趣横生,又耐人寻味。2004年江苏考生的《西安与南京:山水的对话》用童话的方式,拟人的方法让代表西安与南京文化的秦岭与长江走到自己的文章中,展开了一场智者的对话。由于视角改变了,文章就显得别具一格,如若作者从习惯性的视角去介绍西安与南京的文化差异,肯定拿不了高分。总之,变换一下视角,最大的好处是使作文材料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即以陌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人或事,造成一种新鲜感,令人耳目一新。
    三、借水行舟、借尸还魂
这一方法重在改写、膨化。具体讲就是直接借助话题中的材料(一般指故事、寓言类)进行构思,通过改写、膨化等方法演绎出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新故事。2003年重庆考生的《一场特殊的审判》、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