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00字。
怎样写联想型作文
联想的桥梁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和“落叶”不但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quot;。当我们提到过去“四人帮”打着“反对‘师道尊严’”的幌子迫害广大人民教师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现在广大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在分析阿Q这个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有时会想到孔乙己,而不会想到祥林嫂或〈〈一件小事〉〉中的那个车夫,为什么?因为阿Q和孔乙己在某些方面相近,和祥林嫂或车夫相去较远,这就又是“相近联想”了。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在社会生活中,这种联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把这种具体的联系点称之为“联想点”。我们既要善于联想,又要善于准确把握联想点,为作文的构思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要准确把握什么是联想。有两个要素:
1、“有联系”;2、“另一个”。如果两个事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那么这种联想是牵强附会的,给人矫揉造作之感。例如:从“绿”联想到黑板,虽然东绕西绕也能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但已难以给人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联想物与本体必须是两个事物,不能是同一事物,否则,也不是成功的联想。我们有些同学写联想型作文不成功的原因往往在于不懂得或忽略了什么是真正的联想。写联想型作文,要在起始阶段正确判断自己的“联想”究竟是不是联想,不要徒劳而无功。
      
二.联想的展开 
  作家秦牧在〈〈土地〉〉一文中写到:“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为什么要称之为“野马”呢?就是要强调无拘无束,自由驰骋。我们一定要破除神秘感,脑子里不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要大胆展开联想的翅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做到“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海阔天空,八面来风。

  举例来说,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我们能从“绿”这种颜色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别的什么事物呢?我们可能会想到小草、树木,想到军人、环保,这是“相关联想”。我们可能会想到水、春天,这是“因果联想”。我们可能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甚至想到生命、和平,这是“相似联想”。我们或许会想到“金黄”,从绿色的小苗想到金黄的收获,这是“对比联想”。我们还可能从“绿”想到“青天“蓝色的海洋”,这又是“相近联想’了。实际上,我们就某一事物可以联想到的其它事物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正因如此,才有思维的丰富性,才有异彩纷呈的构思。著名教授许国泰说”思维就是找联系,”这话十分精辟,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就是四通八达的联系,就是打开思路,让思维的触角与无限丰富的其它事物产生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交合生新物”(许国泰),作文也是这样,新颖的立意,就是从这四面八方的碰撞中产生的。当然,也不能说任何这种碰撞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成功的,但毫无疑问,没有这种碰撞,就不会有新的、有意义的新立意。

  联想的展开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连锁式 
  我们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是联想的基本形态。但我们在写作当中,往往不是简单地仅仅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而是连锁式地从一个事物想到与只有联系的一连串的其它事物,这一连串的其它事物彼此之间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的关系,例如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等。这样的联想,产生一帧帧的画面,也就是浮想联翩,给人以更为丰富、更为强烈的感受。例如我们学过的巴金的散文《灯》,作者从眼前的灯光联想到自己过去在“迷阵”中看见的“豆大的灯光”,联想到“孤寂的海上的灯塔”,联想到“希洛点燃的火炬”,最后联想到鼓舞人坚强地活下去的“微光”。这些联想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由实到虚,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一步步揭示出深刻的主题,引导人们不断深入思考。

  我们写作中运用连锁式联想,一定要处理好各个联想之间的关系,使之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其有合理的排列顺序。如果各个联想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或者排列顺序不合理,就会给人杂乱无章甚至胡思乱想的感觉。1999年高考有不少考生作文有较为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合理安排联想的顺序,引导读者步步深入思考,例如把有关战争痛苦的记忆移植给现代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而移植给美国总统克林顿,进而移植给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的人们,这样,作品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对声讨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