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个字。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朗读来表现母亲的情感变化。
2、感受母亲的体贴入微的、无私的、伟大的爱及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怀念之情。
3、借助小事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文中对母亲和我的分别描写,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的追悔及从文中得到的生活勇气。
教学难点:结合文章的景色描写,体会人物的心境以及总体把握全文,体会问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同学们快速的地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那几件小事来表达母子之间那似海的深情。
透过这几件小事,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拿出笔来边读边画,同时做好批注。
汇报交流:同学们,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一下这些文字,看看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文章中的我是怎样的暴怒无常呢?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地墙壁。(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这句话。他对生活的绝望,暴怒无常)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并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言下之意,是我已经不想活了。)
故而,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问学生,“我”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生答……
师:这样一个不想活的史铁生,如果你是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劝他?让他从骨子里打消那想死的念头呢?
生答……
同学们你们的爱心让我感动。可是这些大道理他能听得进去吗?那么,母亲又是怎么劝他的呢?大家找找课文的句子。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问: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母亲“扑过来”,劝慰我“好好儿活”,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
a 母亲“扑”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
b 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难道仅仅是我的手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