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70个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读教学设计(6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上初中后接触到的鲁迅先生的第一篇作品。从单元提示中,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本篇作品是鲁迅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这对刚升入初中,即将告别童年的初一学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值得认真研读。同时,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基于统编本教材“默读”“精读”“补白”“书写”“读书”“语文素养”等要求及“群文”理念,把这篇课文尝试做精读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学习默读,感知内容
  教学重点:1.知人识文,了解鲁迅,了解其作品。
  2.学习默读,保证阅读速度,把握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主问题:什么是默读,如何通过默读迅速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认识作家,了解作品  
  (1)鲁迅简介(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该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五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