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个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只有深入挖掘文本信息,才能真正触摸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完全地读懂文章。对于记叙性的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描写性的语句,从分析这些句子出发,去感知人物的真正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同时,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写作教学的渗透,在分析文本过程中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指导,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更有效、更高效。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培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4、以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以往你们爬山途中和爬上山顶后会有什么感受?
生:高兴!
生:喜悦!
生:恐惧!
生:兴奋!
生:疲惫!
师:或许每一个人爬山的感受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回忆他童年时爬山时的具体感受。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两个问题。
1、找出生字、生词,共同解决。(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夯实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此进行有效检测。)(7分钟)
2、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概括)(3分钟)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归纳,能让学生学到概括文章的主要方法和技巧,便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学习实践和自我提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