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选读(课件试题)(打包9套)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一兼爱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二非攻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二非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47.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二非攻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48.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一兼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49.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一兼爱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20.doc
二、非攻
释文题
墨子认为各国家间、各诸侯国内部贵族间的攻伐兼并战争,荒废生产、耗损财物、夺民之用,是不义的,因此,他主张“非攻”。“非攻”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攻》的条理极为清楚,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鸡豚不义,再说到窃人牛马不义,再说到杀死清白无罪的人并抢劫其财物不义,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是攻国。之后,反复说明世人指责小的不义,却赞誉大的不义,可谓混乱荒谬到了极点。文章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明主旨
本课选文,墨子采用层层进逼说理及类比说理的方法,反复证明了自己“天下之君子”不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结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下的君子们在如何看待攻打别人的国家这种事情上,显示了价值判断上的混乱,他们根本不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
墨子在谴责“天下之君子”的同时,言明了战争是最大的不义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非攻”的思想主张。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其不仁兹甚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滋 更加 ②拖 强夺或费力取得 ③辨 分别
(2)一词多义
①国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等死,死国可乎: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②故是何故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③遗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答案 ①国家/国都/国事/地域 ②原因,缘故/旧/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③丢失/抛弃/留传
(3)古今异义
①罪益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跟“薄”相对);厚度。
②从而誉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 ①大、重。②从,跟随;而,而且。
(4)虚词归纳
①以以亏人自利也: 乃入见。问:“何以战?”: 作《师说》以贻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则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答案 ①连词,因为/介词,凭,凭借/连词,来,用来/介词,把/连词,而且 ②连词,就/连词,却/连词,如果
2.词类活用
……
非攻
自主检测与反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B.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C.若以此说往
D.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答案 B
解析 “扡”通“拖”,强夺或费力取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不仁兹甚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B.若以此说往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C.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D.众闻则非之大为非攻国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解释、说明之意。A项副词,严重/动词,超过。C项名词,分别/动词,区分。D项动词,责怪、反对/形容词作名词,错误的事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众闻则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
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C.若以此说往以亏人愈多
D.其不仁兹甚若知其不义也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A项顺承连词,就/转折连词,却。C项介词,根据/介词,因为。D项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这、这样。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B.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
C.则不知非,从而誉之
D.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答案 D
解析 A项古义:关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B项古义:看见很少的。今义:客套话,表示很少见到对方;难得见到;罕见。C项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子墨子游荆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
……
兼爱
自主检测与反馈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视:看待
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易:改变
C.胁息然后带 带:腰带
D.是以仁者非之 非:反对
答案 C
解析 带:名词作动词,束腰带。
2.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贵必敖贱 ②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③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④教驯其臣 ⑤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⑥破碎乱行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 A
解析 ①“敖”通“傲”。②“于”通“迂”。④“驯”通“训”。⑥“碎”通“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C.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D.人亦从而爱之
答案 B
解析 A项古义:残害。今义: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邪的,不正派的;狡猾;副词,很,非常。C项古义:侍卫人员。今义:a.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b.动词,支配、操纵;c.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d.副词,反正。D项古义: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C.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D.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自己的。A项动词,表应答,相当于“是的”/代词,这样。C项憎恨/不好的。D项固定格式,表示“用来……的”“拿来……的”/固定格式,表示“……的原因”。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何以易之
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C.入以见于君
D.韦以带剑
答案 C
解析 C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