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00字。为师生复习诗鉴热身,解决资料、术语不全问题
诗歌鉴赏资料
一、理清诗歌形式: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形式风格也不同,这是阅读鉴赏时首先要注意的,古代诗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从内容上看,有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羁旅诗等;从形式上分,有诗、词、曲三类(如下表):
《诗经》
《楚辞》
古体诗 不讲究格律
古 诗
乐府诗
诗 绝句(五言、七言)
近体诗 讲究格律
(形成于唐代) 律诗(五言、七言,
四联八句)
小令
词 中调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长调 “曲子词”、“乐府”等
曲(散曲)
小令
套数(元代成就最高)
二、了解诗歌鉴赏命题的几种类型:
理解语意型、分析意境型、
分析技巧型、分析语言型、
炼字炼句型、分析情感型、
分析术语型、评判观点型
三、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识储备:
(一)、常见艺术形象类举(要求学生理解性记忆):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意象与情感关系举隅:
圆月—思念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古迹—怀旧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思乡。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