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70个字。
《猫》教学设计(2课时)
【设计背景】
语文课面对的是一篇篇文章。这些文章的本质属性是作者表达自己认知、情感、思想见解的作品。编者选进教材,它就成了我们用来教学生的一个“材料”。语文学科与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就是面对一篇篇文章,语文教师要有一个用这篇文章“教什么”的抉择。由教师来确定“教什么”,这于教师而言是一个难题。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呈现序列行、完整性。
部编本教材编者非常用心,力求借助阅读单元提示,明确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确定“教什么”;力求通过预习、练习、补白、自读课的旁批和阅读提示等方式等为教师提供“怎样教”的帮助。编者的这份用心,一线老师可能并未体会到。我们对待新教材的态度多是看看新增了哪些文章,对于原有的文章,我们自认为很熟悉,觉得还应该用以前教的方式来教。于是枉了编者的一片苦心,也让潜心研究教学的田老师多了一份焦灼。
自从使用部编本教材以来,唐山市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展示会上,田老师一直在引领教师,学会与课程编者对话,领会教科书编者意图;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明了教什么、怎样教,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生需要教的,依据教学的目的选择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是一个严密论证的过程”。基于对田老师讲座的理解,我做了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继续学习默读,学做摘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学习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学设想】借助《猫》这篇文章,引领学生学做摘录的;通过做摘录的方式,理清思路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学习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投影展示: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做摘录。
二、落实目标。
(一)继续学习默读。
(1)读题目,猜想文章会写哪些内容,你有哪些疑问?
(2)默读课文,交流读出了什么内容,哪些疑问找到了答案。
(二)学习做摘录
(1)再次默读课文,完成99页“思考探究”一的任务。
(说明:本单元是在上一单元学习默读中勾画关键语句的基础上,学做摘录。这个表对摘录哪些内容,做了很好的引领。学生自己能完成。)
(2)发现学生摘录存在的问题,补充纠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