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00个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 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4、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5、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的是,第二个表现的是,作用是。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7、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8.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时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
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答:。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