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320+7240+7640字。
病句的辨析
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
1、考查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以上四种为结构性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以上两种为语意性病句)。
2、培养学生表达应用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1、“辨析”即对病句进行识别和分析;
2、“修改”指在熟知病句类型的基础上,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诊治语病。
。
【学习目标】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
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重、难点】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语感审读法、筋脉输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
2、通过引导学习,把学和练落到实处。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务一】利用10分钟时间,使用双色笔圈点勾画重点内容,并进行积累与识记。
一、考点释要:
1、病句的含义及修改的意义: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2、高考的考查形式:
题型一般只是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一是单项选择题,放在Ⅰ卷;一是主观性试题,放在Ⅱ卷。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
3、了解病句的基本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述不当、不合逻辑。
4、辨析语病常用法
(1)凭借语感发现病因
如:他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隽永的鸿篇巨制,令人刮目相看.
(2)提取主干寻找病因
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几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资源卫星几天就能完成。
(3)造句类比确定病因
如:这个经验值得广大文教工作者特别是 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4)看是否犯逻辑方面的错误
如: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一趟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⑸规律标志法
【探究案】
辨析修改病句的小秘诀(每组做一组题,总结出一种方法。)
(一)、判断下列各句是否存在语病,有则改之。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2、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
熟语
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
了解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熟悉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弄错对象、形近混淆、前后矛盾、词义弄错等毛病。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要求考生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词语。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掌握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熟悉课本相关章节,借助导学案完成知识整理。
2.在导学案及书本处圈点勾画,在“我的疑问”处记下学习的难点。
3.独立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时小组长明确任务大家做好记录。
预习案
一、掌握和了解熟语的基本常识
所谓熟语,是指一些定了型的短语和句子,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来使用,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成分。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
(一)惯用语
也称习惯用语,是指一种比较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短语。它在形式上多为三字格,如“一字师”“三人行”“敲竹杠”“演双簧”等。
练习一: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请填出三字熟语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练习二:根据提示写出与数字有关的惯用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
练习三:判断下面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
1、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2、有些党员干部心胸狭隘,唯我独尊,老虎屁股摸不得,只要下属提出与自己不合的意见,便给人穿小鞋,这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4、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风暴袭来时,它也是每个人幸福温暖的避风港。
(二)歇后语
是用歇后法构成的一种词语。一般分作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比喻语,后一部分是解释语。如“外甥点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但歇后语在运用时,常省略后一部分,以前一部分示意,如“泥菩萨过江”以表示“自身难保”。
练习一:请写出下列歇后语的解释语。
1、父亲向儿子磕头——
……
语文基础知识
学习现状 考试要求
初中教学忽略了此类知识点的教授,造成高中生在这一知识板块出现了漏洞或盲区,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失误连连,不会分析题型,把握不住得分点。 近年来,汉语语法中的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比重很大,无论是病句题还是熟语题,都离不开语法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会分析汉语语法短语类型和句子成分,反思部分试题得分诀窍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词、短语、句子的含义;
2、学生能够掌握各句子的各个构成成分;
【教学重难点】
正确划分句子成分。
第一课时
【预习案】
知识要点
一、词的类型
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具体阐释
(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