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11450字。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        •远浦帆归》)
  (2)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    )(2分)
  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
  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感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3分)
  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
  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
  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诗与城市
  孙琴安
  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地便会会以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请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如果从文学渊源上来说,与城市的关系远不如小说密切。最初的诗多采自乡村田间,在古希腊则有“牧歌”,或称“田园诗”.而最初的小说则来自“街谈巷语”,天生就与城市有关,与城市并存共盛,无论是唐宋间的“说话人”,宋元间的“话本”,还是明代的“拟话本”,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在城市中产生的。至于近现代报刊杂志在城市的发韧,以及报纸所辟出的“小说林”、“小说连载”之类,也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可这样说:中国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城市有关、而诗歌却无这般运。随着城市的愈加发达,对诗的挑战会越大,对小说则更有利。
  ③因为小说的艺术要件是人物和故我而城市正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与人有关的各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小小说家入城,如鱼得水,有着写不完的人物与故事。难怪巴尔扎克面对巴黎,在楼上望着屋檐与瓦片,就有许多小说要写,因为在巴黎街头和屋檐下有着无数的人物与故事供他选用,但他如果来到人烟稀少的喜马拉雅山,就可能車手无策,一筹莫辰。而这正是诗人思如泉涌、放喉高歌的时候,因为塑造人物与故事不是诗的必备要件,诗人需要的是激情、心境。灵感与想象,是情感与意念的直接表达、但他面对一坐喧熟同、杂乱纷扰的城市时,他或许会感到烦躁困惑,诗心难见,。因为山色水光自然之美的诗意是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的,而一座城市的诗意是要靠诗人的嗅觉去寻和发现的。这正是现代诗人面对城市的一种困境、挑战与尴尬。
  ④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中国古代早就有了山水诗、田园诗,此后又有边塞诗、咏史诗、怀古诗等,却无城市诗的名目。
  ⑤然而,中国古代无城市诗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