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7940字。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内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1-17 题,每小题 3 分,请将 1-17 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溯 (shuò)   百舸(gě)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g)
  B. 谤讥(bàng)    廖廓 (liáo) 胆怯(qiè)    浪遏飞舟(è)
  C. 忸怩(nǐ)      丰腴(yú)    戛然而止(gá) 有恃无恐(shì)
  D. 青荇 (xíng)   谥号(yì)    挟持(xié)    怒发冲冠(guā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结合汉字的字形、字义来辨析。B项,全部正确。A项,“漫溯”的“溯”应读sù;“漫溯”的意思是“很随意地逆流而上”。C项,“戛然而止”的“戛”应读jiá;“戛然而止”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戛”是象声词。D项,“青荇”的“荇”应读xìng,“青荇”是浅水性植物;“谥号”的“谥”应读shì,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寥廓  峥嵘岁月  激浊扬清  气势磅礴
  B. 愁怅  色彩斑斓  妄自菲薄  叱咤风云
  C. 凄婉  死不瞑目  气慨非凡  雍容华贵
  D. 辍学  哗众取宠  民生凋敝  愤世嫉俗
  【答案】A
  3. 下面对加粗词语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遍”、“尽染”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很大,都把行船阻挡住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加粗词语分析不准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考生应结合句中所写内容来分析,如所写的景物或人物。D项,“写风浪很大,都把行船阻挡住了”错误;选项没有结合语境来分析,从语境来看,“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是“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描写的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句中的“浪”是青年们游泳激起的浪花,借以展示青年的风貌。
  4. 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种身后的感情    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 品位  灌注  揣摩
  B. 品位  贯注  揣测
  C. 品味  灌注  揣摩
  D. 品味  灌注  揣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和词语的运用。品位:名词,指物品的质量或作品达到的水平;品味:动词,仔细体会玩味。第一句结合“高”可知,用品位合适。“贯注”与“灌注”,都是动词,都有“集中进入”的意思,但它们所涉及的对象不同,所以用法也不同。“贯注”一般用来指精神、精力的集中,也指语意、语气的连贯、贯穿。“贯注”不带宾语。“灌注”以具体事物为对象,指液体、气体集中注入某处,多指通过人力支配浇入一定体积的孔洞中。也可以引申指知识、心血、感情、生命力等注入。“灌注”带宾语。第二句把“感情”“诗歌里”,可用“灌注”。 揣摩:反复思考推敲,仔细推想探求。揣测,推想;估计。第三句结合语境,应用“揣摩”。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第二句把“感情”“诗歌里”,可用“灌注”。 揣摩:反复思考推敲,仔细推想探求。揣测,推想;估计。第三句结合语境,应用“揣摩”。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样的预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