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课件试题)(打包12套)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专题二十一学会形象说理201801121170.ppt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精准训练二十二考前审题规范再强化20180112114.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精准训练二十三考前答题规范再强化20180112115.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精准训练二十四考前作文审题拟写提纲再强化20180112116.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精准训练二十一考前针对性精准训练20180112117.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专题二十学会辩证说理201801121169.ppt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专题二十学会辩证说理20180112118.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专题二十一学会形象说理20180112119.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专题十八论述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的运用201801121171.ppt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专题十八论述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的运用20180112120.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专题十九学会深入说理201801121172.ppt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六章写作训练专题十九学会深入说理20180112121.doc

  精准训练二十二 考前审题规范再强化
  练前提示  读题是一种能力。的确如此。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
  一、审题步骤和要求再确认
  (一)审题具体步骤
  1.小声读,读要慢
  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
  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
  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二)审出六项要求
  1.字数要求
  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
  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
  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4.技巧要求
  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倒叙、插叙等)、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这些都不可以混淆。
  5.手段要求
  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
  6.分数要求
  分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
  二、高考真题再审题
  按照上面的审题步骤与要求,认真审读以下高考真题的题干,审出其具体要求及暗示信息。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 说
  1.(2016•全国甲,11)(1)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
  精准训练二十四 考前作文审题、拟写提纲再强化
  练前提示  考前作文如何复习?不少同学把它置于一边,“无事可做”;另一些同学还能坚持写写。其实,考前作文必须“有为”,除了梳理自己写过的作文,坚持写作,打造自己最优秀的范文外,最重要的当属审题、拟写提纲训练了。审题训练,不可不为;拟写提纲,不可不练。
  一、审题、拟写提纲再提醒
  (一)审题提醒
  作文审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审材料,二是审要求。无论审哪部分内容,都要逐字逐句地审题,不能有任何疏忽、遗漏。必须养成逐字逐句地审题的良好习惯。
  1.审材料
  粗略浏览材料,看材料属哪种类型:是单则还是多则,是文字型还是图画型,是叙事型还是道理型。要做到心中有数。
  审读材料,必须整体把握材料,看其中心意思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以下操作:
  (1)抓住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即为关键词。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价性语句。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千万不能以此为中心去写,因为这种脱离材料含意的写法很容易写成“话题作文”。为此,必须理解透彻这个(些)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方可写作。
  (2)厘清对象,辨清关系。
  厘清对象。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辨清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的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要能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联系,根本不必要担心跑题、偏题的问题。
  (3)由果溯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角度切入立意,是较为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4)抓住情感倾向。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这个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2.审要求
  审读写作要求时要特别细致:看清对材料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分辨“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与“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区别,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要求特别具体,一定要明白具体的写作任务。
  (二)拟写提纲提醒
  下笔成文,提纲先行。好的写作提纲是写作时有的放矢、不旁逸斜出的充分保证。不少同学没有拟写提纲的习惯,以为打打“腹稿”就可以了。当然,这未尝不可。不过,在考场如此紧张的气氛下,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难免百密一疏。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一定要写个多么详细的提纲,只要草拟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草拟提纲的内容包括:①开头、结尾文字最好先写出来;②如是议论文,写下你的论证层次,如是记叙文,请写下故事梗概以及情节。
  二、审题、拟写提纲再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专题十九 学会深入说理
  高考阅卷专家余岱宗曾说:议论文(论述文)不是论点文,也不是论据文,而是论证文;议论文要深刻。然而,考生写论述文,大都是论点+例证,说理都在同一平面上滑行,缺少深入说理的层面,极少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其中,固然有考生的思维水平问题,但也有不懂如何深入说理的方法、路径问题。该专题试图给你一点办法和路径。
  作文题呈现:(2017•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场佳作
  担当起华夏一片天
  宁夏一考生
  现在的人们自我意识似乎越来越强烈,而责任意识却越来越淡薄,担当精神越来越成为稀缺之物。星期天补课,教室没人打扫,背上书包安然离去,“总有人会打扫的”;路上突然遇到有人摔倒,听着痛苦的呻吟扬长而去,“总有人会扶他的”;广场上有人大打出手,不劝阻,不报警,“总有人会处理的”。“总有人会”已经成为人们推卸责任的口头禅。开头列举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无责任意识、无担当精神”的现象,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依据。
  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所谓正视,就是承认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了的事实。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起自己的责任。家境贫寒的中学生陈奕帆寒假期间到外卖店打工,不小心撞坏了别人的宝马车,随后留下一封道歉信以及打工挣得的311元钱。他的行为感动了车主,车主不但不要他赔偿,反而一定要资助他读书。正视已经发生的事实,不逃逸,不找借口,尽力赔偿,陈奕帆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他的高度诚信行为,正是建立在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基础之上的。引用鲁迅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引用陈奕帆一例,证明人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有没有责任意识,有没有担当精神,这是英雄和懦夫的分界线。坦然承担责任,坦然担当重任,有这样的信念,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君子自强不息,小人“自息不强”。在责任面前,许多人经不起考验,逃匿了。逃匿的人千夫所指,而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人,他会永远屹立在世人的心里。分论点一。正反对比,论证有力。
  有无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事关个人品德,更是有无家国情怀的体现。武则天顶着骂名,主动担起振兴天下的重任,励精图治,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孙中山冒着被封建势力绞杀的危险,用他的睿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引领国人翻开了新的历史书卷。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勇于承担重任的人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才历经千年沧桑而不倒。分论点二。注意“更”字,表现了说理的递进与深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