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350字。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美景只为闲人设  
  浙江省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卢立银
  很多老师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都是把着力点放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写景句,借助删改字词、调换语序等手段赏读此句,理解其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尽得风流”的妙处。其实,美景只为闲人设。只有了解了闲人之心才能更好赏读在闲人的眼中美景的真正美点所在。为此,笔者特设“读人”环节展开课堂讨论。
  师:刚才从标题我们读到了夜游的时间、地点等,接下来我们一同来探讨夜游承天寺的人。都有谁?他们关系如何?何以见得?请大家细读课文按下面句式说:从字/词看出,他俩交情。
  生:我从“遂”字看出,他俩交情很铁。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遂”的意思是“马上、就”,为什么苏轼心里觉得无聊,无以为乐时马上会想到张怀民啊,不就是因为他俩很铁吗?
  生:(大声说)他的眼中只有他!(有生笑)
  师:谁的眼中只有谁?
  生:苏轼的眼中只有张怀民,要不怎么会马上想到他呢?。
  师:是啊,苏轼的心中是装着张怀民,一个“遂”字见深情。
  生:我从“寻”字看出,他俩的交情很不一般,“寻”字看出苏轼心里很急切,如此朗朗的月色,一定要找到好朋友共同分享,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
  师:有道理。齐读前两句,读出苏轼想与好朋友分享月色的急切心情。
  学生读。
  生:老师,我是从“亦”字看出,他俩似乎有一种共同的命运才会成为好朋友的。
  师:眼光很独到啊,你能从一个副词“亦”看出好朋友来真不简单。大家猜猜看,为什么怀民“亦”未寝?
  生:是不是,怀民也有心事,也睡不着觉啊?
  生:这是不是我们说的“志同道合”或者叫“同病相怜”?
  师:大家真聪明,苏轼啊与怀民的确有相同的遭遇,请看——
  PPT苏轼: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因“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讥谤。)被逮入狱。十二月释放,次年二月初抵贬地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但也只是挂名而已。苏轼是被地方官吏严管的犯官,几近流放。这时的苏轼处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