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50字。
编号:006
课题:《马说》
备课时间:2006-2-14                     上课时间:2006-2-16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疏通文意,理解托物寓意的构思。
3、理解和把握名句。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托物寓意的构思。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释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2、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文中提到“伯乐相马”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本文并非只是讲述相马的故事,而是托物寓意,折射当时社会问题。
二、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停顿。
2、指多名学生朗读,教师点拨。注意:
骈死    槽枥     食(多音字)
三、疏通词句:
1、学习第1段:
(1)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翻译,遇到不会的词句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者讨论。
(2)学生当堂置疑,师生讨论。
(3)请学生逐句翻译。明确关键词:(而、虽、以、于、骈死……)
辱——辱没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称——著称 
虚词: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
(4)齐读,加深理解。
(5)概括段意:说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提问: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为什么?
(明确: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按照学习第1段的方式,继续疏通2、3段的内容。关键词句要点如下:
第2段:
(1)实词: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虚词: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是——这种,作代词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 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