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390个字。

  初语七上
  教案
  〖渠三中2016级语文备课组〗
  执教者:           
  2016年秋季使用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设计者:戴志红审稿:2016 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
  七上语文第02课. 济南的冬天. 教案
  设计者:王功辉审稿:2016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