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小题,约7860字。
杨浦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018.1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26分)
(一) 默写(6分)
1.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_______。 (《雪梅》)
2.__________________,清歌一曲月如霜。 (《听张立本女吟〉》)
3.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__________。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__,进,吾往也。 (《孔孟论学》)
5.俸去书来,落落大满,__________________。 (《黄生借书说》)
6.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__________________。 (《勉学》)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这两首词的作者都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诉衷情》中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B.《丑奴儿》中“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C.这两首词作者都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自己强烈的情感。
D.使用典故,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这两首词作者都用到了典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 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 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 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9.选文作者是______(人名),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意思: 。(2分)
10.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