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小二黑结婚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骆驼祥子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子夜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红高粱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红旗谱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长恨歌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呼兰河传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白鹿原导学案.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家导学案.doc
16.《骆驼祥子》
高 妈
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独自 来到北平,靠拉洋车为生。可几经起伏,生活老是没有起色。本文节选的是祥子在为曹先生拉车时的一段生活奇遇:精明的曹家女佣高妈,颇有些心路和能力,同为下等人的祥子很佩服她。当高妈要帮助他放高利贷理财时,祥子“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也稳当”;高妈又提醒他可以用“起会”的方式买车时,祥子也委婉拒绝了。两人之间还会有些什么交往?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否已是呼之欲出了?学习过程中,注意体会高妈、祥子的人物形象特点。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 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 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离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
……
18.《红高粱》
罗汉大爷
农民是真诚、善良的,也是老实巴交的。然而当生命受到威胁、尊严受到侮辱的时候,他们会奋起反抗,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血性。
环境造就人。《罗汉大爷》里的罗汉有着中国农民的一般特点,但他身上又有着独特的地方,语言、动作、心理颇具特色,一个敢于抗争的农民鲜活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要学习罗汉大爷身上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张力以及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莫言(1956—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小学五年级辍学后,回乡务农近十年。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国作家》1985年2期)轰动文坛。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先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 《红高粱》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苔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早期作品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妙和谐。1985年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1987年后又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无节制、夸诞等还是他不变的风格。
莫言,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一个极度贫穷的农民家庭。生活上的艰辛和政治上的被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
……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2、了解巴金以 及《家》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3、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家族小说、巴金、《家》的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内涵、塑造方法,理解祖孙间的矛盾冲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反思封建大家庭的专制与腐朽,感知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学习重点】
1、把握文中的典型形象及其内涵,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祖孙两代人的冲突。
【学习难点】 理解形象内涵和祖孙两代人的冲突。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 自主预习
(一)知识链接
1、家族及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兴起[]
家族曾是中国传统社会最 基本的组织形式,并形成了独立于国法之外的宗族内部法规——宗法,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家族制度。
在家族内部,强调对家长权威的绝对服从,强调对上下尊卑的秩序的严格遵守;这与国家强调臣民对君主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对上下尊卑的秩序的遵守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看,“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渗透于社会整体。家族制度也成为维持封建政权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成为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 “五四”以后的近百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必然要求对一切传统的社会现象、社会制度,特别是制约整个社会生活的现象和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