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打包8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四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学案: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1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1964年9月调任现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工作。1982年辞去所长职务,改任名誉所长。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作协副主席。
  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诗集《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诗风格“沉郁顿挫”,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了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串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
  时间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公元
  712-
  745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由于奸臣捉弄,没能考中。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全国,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望岳》《房兵曹胡马》《赠李白》等
  2.困守长安时期
  时间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公元746-755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
  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57
  吴学东,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与人合著《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梁国钊,广西容县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授。与人合著《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
  杨振宁,1922年生,安徽省合肥人,我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1.求学经历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1938年,他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
  2.喜获诺奖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心系祖国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6年来,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4.主要成就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
  ……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1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进步学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究者。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传》、《恩格斯传》。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1.求学时期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婚姻家庭
  1843年6月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结婚。同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由于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驱逐他。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燕妮除了担负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3.伟大的友谊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马克思先后被法国、比利时等国驱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 121镑,这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计,得以长期地专心从事科学著述。恩格斯成为马克思家中的一名“编外”成员。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康关注,更是牵肠挂肚。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