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
高三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山居秋暝》.doc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学案:唐诗宋词选读《咏史诗三首》.doc
高三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春江花月夜》.doc
高三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doc
高三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旅夜书怀》.doc
高三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梦游天姥吟留别》.doc
高三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滞香人).doc
12 咏史诗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简要地说出刘长卿、李贺、温庭筠的基本情况。
2、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诗中的词语。
3、能够把三首诗熟读成诵。
4、能够举例说明咏史诗的基本特点。
5、能够简要分析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技巧。
6、能够再阅读10-20首咏史诗。
二、预习指导
(一)预习任务
1、基本任务
① 通过注解了解三位诗人的基本情况。
② 通过查字典、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③ 熟读这三首诗。
2、扩展任务
① 更多地了解李贺、温庭筠,可上网可查书。
② 试着分析每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技巧。
③ 再读10-20首咏史诗。
(二)方法指导
1、咏史诗是古诗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2、鉴赏咏史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一是诗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二是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这段事,三是诗人对这个人这段事的态度如何,四是这种态度是运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3、唐代咏史诗极为繁荣,写作者众多,艺术成就极高。几乎每位诗人都会写咏史诗,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更是此中大家,大家可以多读一些。
4、推荐大家再读一读以下这些咏史诗。
陈子昂《燕昭王》,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苏台览古》、《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白帝》、《武侯庙》、《八阵图》、《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戴叔伦《过三闾庙》,韩愈《题楚昭王庙》、《过鸿沟》,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许浑《途经秦始皇墓》,杜牧《赤壁》、《题木兰庙》,李商隐《安定城楼》、《隋宫》、《马嵬》,韦庄《台城》
(三)有疑而问
三、基本训练
(一)、基础题目
1、请写出下面这些诗句的作者。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滞香人)赏析
作者
姜夔
(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赏析
词人对于恋情词,或多依红偎翠的狎挚描写,或多秦楼楚馆的声色描写。白石词则不然,有的只是“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抒情,给人一种可爱慕不可亵渎的高雅感觉。这是因为白石本人用情专一,他除了在词中提到合肥情侣外,没有提过他人。是的,真正刻骨铭心的恋情应该只有一次,而且是无可替代,九死其犹未悔的唯一。于湖词中怀念李氏之作,白石词中怀念合肥情侣之作,皆写此种美好感情。白石《鬲溪梅令》,正是怀人之词。序云:“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丙辰即公元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词人同时作《江梅引》,序云:“丙辰之冬,予留梁溪(无锡),将诣淮南(指合肥),不得,因梦思以述志。”此词所寓之意,不应远求,当即《江梅引》所述之志。二词皆以梅名调,亦不可忽视。尤其白石怀人诸词多有恐怕归去迟暮之忧思,可以印证此词。如《一萼红》:“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淡黄柳》:“怕梨花落尽成秋色。”《长亭怨慢》:“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点绛唇》:“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青草。”此词所写:“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正是同一种忧惧归迟的心情。故此词实为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在这首词中,词人灵心独运,用想象营造出一如梦如幻、恍惚迷离的意境,极富朦胧之美。
“好花不与殢香人。”起笔运用提空描写,空中传恨。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以好形容花,纯然口语而一往深情。殢香人是词人自道。好花不共惜花人,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传尽天地间一大恨事。“浪粼粼。”词人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想象之中,遂觉此梅花所傍之溪水,碧浪粼粼,将好花与惜花人遥相隔绝。正是盈盈一水,隔断万古柔情。此即调名“鬲溪梅”之意。《诗•汉广》云:“没有游女,不
……
《山居秋暝》学案
一、诵读诗歌,注音并解释
秋暝 竹喧 浣女 春芳歇
二、翻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晴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凉爽。
明月从松林中照下,清泉从大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出一阵谈笑,是归家的洗衣女,莲叶移动,是渔舟顺水而下。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节干枯,王孙们(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三、完成下面问题。
1.从全诗来看,诗中描写了明月、清泉,也描写了浣纱女归来时的喧哗和渔舟在莲塘中穿梭的情景,为什么首句却要说是“空山”?“空山”是着重写自己的眼前所见,还是着重于内心的感受?
答:
2.诗歌颔联描写自然景象,颈联则侧重于描写人的活动,诗中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有人说,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人格情操,也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以上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人格情操)
(社会理想)
3、简答: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4、颔联和颈联写景,意境优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这两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2分)
5、简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2分)
参考答案:
1. (参考)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另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同世外桃园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2. (参考)从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说,诗人以物芳而明志洁,从侧面反映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