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350字。
专题一:珍爱生命
一【专题概述】
专题内涵解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使我们之外的生存涌入我们的生存,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本专题围绕“珍爱生命”这一话题,选取了六篇文章,组成三个板块:“强者之歌”、“精神支点”、“敬畏生命”。有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自然灾害中遇难者对生存的渴求;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还有对小生灵的赞美。所有这些都缘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1989年所写,共分7个部分,近13000字,是作者对过去十几年的回忆和自省,它不是一篇通常意义上的写景状物的文章,而是融合了作者由于身体的残疾而对人生产生的独特感悟。本文节选前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对生命的思考以及获得的人生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以及自己读懂母爱后追悔莫及的心情。
《鸟啼》是英国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劳伦斯的一篇散文。该文写于1919年,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到一年,在那场战争里,十几亿人被卷入,几千万人丧失生命。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心灵创伤,战争的阴影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面向人类如此惨烈的死亡、欧洲人民对战争的心理阴影,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鸟儿啭鸣的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欲望:创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鸟啼这一动物的本能行为由此获得了意义上的升华。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春藤叶》,主人公是琼珊、苏艾、贝尔曼。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着实让我们为琼西的命运紧张了一番,为苏艾的友谊感叹了一回,为贝尔曼的无私震撼了一次。作者通过对穷苦朋友间友谊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舍己为人的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创造真正杰作的画家形象,讴歌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体现了人们通过自己的深思而得到的重生。
《说书人》是现代作家师陀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后收入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果园城记》是作者描写20世纪初年至40年代北方农村和小城镇的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