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50字。
第二单元
雪
鲁迅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二)能力培养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三)情感体验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学习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疑点: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为什么?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教读课。
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在多情的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我们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来品读作品诗化的语言,揣摩作品内在的情感。引导学生比较两幅雪景图,在图片、音乐、文字三者的结合下,使学生沉浸到审美的意境中去。
三、媒体平台
1.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播放器、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撷英
(1)课件资讯
http://www.ht88.com//SoftView/SoftView_21594.html
(2)素材储备
彭丽媛的《塞北的雪》、北方雪景图、前半部分欢快轻松优美抒情后半部分激越悲壮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二)教学流程
1.导入
2.课前热身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磬口(qing) 朔雪(shuo) 凛冽(lin) 粘连(zhan)
(2)走近作者。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雪》是鲁迅散文诗《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相比较,他显然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
(2)四边互动
互动1
诵读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互动2
南方的雪景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圈出来。
互动3
雷电颂
郭沫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屈原》创作背景及本文在《屈原》中的地位。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主题。
(二)能力培养点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三)情感体验点
学习屈原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凛然正气和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内心独白《雷电颂》的含义。
难点: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疑点:郭沫若写《屈原》的意图是什么?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教读课。
《雷电颂》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指导学生大体上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要依据散文诗的特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来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媒体平台
1.教具学具准备
《屈原》剧照。
2.多媒体课件撷英
(1)课件资讯
www.vvn.cn/soft/6128.htm
www.jinmiao.net/vod/list.asp? Unid=1103
(2)素材储备
《屈原》碟片、朗读材料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2.关于《屈原》
3.课前热身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睥睨 稽首 污秽 犀利 迸射 虐待 雷霆 踌躇 忏悔 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