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90字。

  《赤壁赋》教案
  授课:杨双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文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和语言运用的妙处。
  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旷达乐观的情怀。
  把握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章,学生从中学会品读赏析美文。
  阅读中引导学生观照自我人生,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能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把问题绝对化。
  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体会文章的诗情画
  意之美。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反复诵读课文
  2.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 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由学生们说说自己所熟悉苏轼的诗词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开词中豪放一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密州等地任职。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讽谕诗中的诗句,诬陷他以诗诽谤朝廷,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已经两年。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两次乘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2、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