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80字。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要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
  2.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选择和锤炼字词的妙处,并在说话和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要把字词用准、用好,而且还要注意创新,使用词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重点】
  1.修辞“无所不在”,建立“大修辞”观念。
  2.重点把握“词语修辞”。
  【教学形式】
  多媒体演示;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生活中运用修辞的例子。
  2.将学生分组,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
  【教学设想】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修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以修辞活动为主线,串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修辞的各种例子,比如;课本以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广告语、歌词、日常生活用语等等。
  【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搜集生活中使用修辞方法的各种例子,主要从文章、歌词、广告语、日常生活用语等中搜集(体会其修辞效果)。
  2.各项活动最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督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以下用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中的几段文字,悉心领悟、体味它的妙处。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你觉得这首散文诗美吗?美在哪里?(让学生讨论,然后给予讲解)
  这首散文诗抛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诗人的内在情绪的涨落和语言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匆匆》表现了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全篇格调统一在“轻俏”上,节奏疏隐绵运,轻快流利。用鲜明生动的口语,将诗情不受拘束地表现出来,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自然吻合,使诗达到匀称和谐。
  美的语言,一定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而对语言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二、概述
  谈到“修辞”,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修辞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1.狭义的修辞:指运用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广义的修辞:不仅包括修辞格,还包括炼字、炼句。炼字就是对词语进行选择和搭配;炼句是着眼于句子的选择。
  三、修辞的分类
  从语言层面来看,修辞可分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三类。
  1.语音修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